摘要:2025年10月22日至26日,红船融媒携手老一辈革命家及开国元勋后代赴河南开封,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踏访千年古都·传承文明根脉”的高峰论坛暨“传承红色基因·踏访先辈足迹”的文化寻根之旅。
2025年10月22日至26日,红船融媒携手老一辈革命家及开国元勋后代赴河南开封,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踏访千年古都·传承文明根脉”的高峰论坛暨“传承红色基因·踏访先辈足迹”的文化寻根之旅。
此次高峰论坛暨文化寻根之旅活动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和红船融媒编辑部主办,开高工业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在“踏访千年古都·传承文明根脉”的高峰论坛上,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分享了先辈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传承红色基因·踏访先辈足迹”的文化寻根之旅途中,参加活动的成员走访了焦裕禄纪念园、仓颉陵、中国翰园碑林、开封府、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等红色纪念地与历史文化纪念地。
多名革命后代应邀参加此次活动。他们分别是——
开国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
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
开国上将萧华之女萧霞
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
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
叶挺将军孙女叶莲
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
老一辈革命家胡乔木孙女胡栩娇
2025年10月23日,“踏访千年古都·传承文明根脉”论坛在开封文澜酒店举行。
除参加活动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代之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社长赵德润,开高工业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开封大学阀门学院名誉院长朱俊峰,开封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楼琦建等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赵德润社长代表主办方发言。他重点阐述了“传承红色基因·踏寻先辈足迹”这一主题的意义并提出,红色之旅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的指导下开展。“两个结合”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老一辈革命家与开国元勋的后人,亲身感受先辈的革命业绩与家国情怀。他希望大家持续进行这种鲜活的红色文化传播。
开高工业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开封大学阀门学院名誉院长朱俊峰表示,热播剧《沉默的荣耀》让自己更深刻地体会到新中国是革命先烈与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用鲜血生命和红色精神换来的。他表示,自己传承红色基因要从具体而平凡的事情做起,期盼通过此次论坛让企业员工了解更多红色记忆,并携手革命后代将开封红色故事讲得更生动。
作为第一个发言的革命后代,陈知进表示,能到河南开封参与红色之旅活动,内心十分激动。因为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承载着众多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
陈知进讲述了其父亲陈赓在河南这片土地上经历过诸多战斗,并重点讲述了陈赓与鲁迅等文人交往的故事。
陈人康详细讲述了父亲指挥开封战役的背景与过程。他强调,开封战役是解放战争转折点,为夺取大城市积累经验,且我军首次在军事行动中明确重视并守护教育资源,打破了“战争必毁文化”的惯性,既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彰显了人民军队区别于国民党军队的根本属性,为后续战争中保护文化与教育设施树立了标杆,意义深远。
萧霞在发言时认为,“红军长征中多是穷苦人、没文化”的说法并不准确。她回忆了父母讲述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扫盲识字的故事,并讲述了父辈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甘愿舍弃个人利益的故事。
王媛媛称红色之旅意义重大。她结合父亲王近山的经历,讲述了1946年河南兰封战役时大获全胜,在战役中体现了我军“不怕艰险、敢于亮剑”精神,也印证了“消灭敌人,武装自己”的思想。
李亚明的母亲是开封人。他说,在母亲的故乡讲先辈故事,既欣喜又有特殊情感。他重点讲述了母亲杜启远从青年学生成长为革命战士的经历。“开封是母亲求学、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他说。
叶莲认为,接触中国文化有助于理解父辈生长的文化土壤。她通过笔墨纸砚等中华文化的载体,讲述了叶挺的菊花砚、抗战时期叶挺与宣纸的故事,并分享了叶挺与文人朋友交往的故事。
张峰围绕“踏访千年古都·传承文明根脉”这一主题,提出中国共产党如同参天大树,因根植5000年中华文化才根深叶茂。他以河南豫剧《小二黑结婚》的诞生与推广为例认为,传承文明根脉与红色文化传播相辅相成。
胡栩娇首先称赞了开高工业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是“阀门界的胖东来”,其“不能让出力的人吃亏”的理念,贴合共产党建党初心,是民营企业学习的榜样。她表示每次听长辈、兄长姐姐讲老一辈英雄故事都深受感动,作为革命后代有义务传承、宣扬红色精神,让更多人明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建党初心与革命决心。
此次开封之行,以先辈故事为依托,实现了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时代发展的深度对话,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思考。
此外,针对“踏访千年古城·传承红色根脉”这一主题,许多革命后代在发言时,均对开高工业技术(集团)支持红色文化传承、践行社会责任之举给予高度评价。
编辑:王伟鑫
摄影:王学民
视觉:李辰昊
统筹:李秀平
来源:红船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