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些年,沉香圈里几乎没人在网上做科普,想了解点真东西,得跑遍各地拜访懂行的人,亲手摸、亲眼瞧实物才行。后来论坛慢慢火了,盛世收藏的沉香版、贴吧里的相关讨论区,成了大伙儿凑一块儿聊天的地方。那时候氛围是真不错,一群人围着一个话题就能聊好久,就拿奇楠是怎么形成的来
跟朋友闲聊时,无意间聊到个让人挺唏嘘的话题——现在玩沉香,好像远不如以前有意思了。仔细琢磨琢磨,如今的沉香,确实少了当年那份纯粹的劲儿。
为啥会有这种感觉?说起来,原因还真不少,也没法捋得那么清楚,都是这些年慢慢攒下的感受。
早些年,沉香圈里几乎没人在网上做科普,想了解点真东西,得跑遍各地拜访懂行的人,亲手摸、亲眼瞧实物才行。后来论坛慢慢火了,盛世收藏的沉香版、贴吧里的相关讨论区,成了大伙儿凑一块儿聊天的地方。那时候氛围是真不错,一群人围着一个话题就能聊好久,就拿奇楠是怎么形成的来说,能掰扯好几个月,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观察,特别有学术味儿,跟百家争鸣似的。可现在不一样了,网络渠道倒是发达了,却没了当初那种好好交流的氛围。满屏都是新名词、新说法,大伙儿跟着人云亦云,商家还总互相撕逼蹭流量,哪还有心思好好聊沉香本身?
在那个信息没那么多的年代,谁知道的多、见过的实物多,在圈里就显得厉害。那时候大家见识都有限,碰到新的沉香产地、没见过的品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吵吵嚷嚷的反而有意思。也正因为这样,慢慢就攒出了些小圈子,几个人凑一块儿,掏出最近收的沉香显摆显摆,互相学学门道,有时候还能换着藏品玩——今天你从我的东西里捡个漏,明天我从他那儿淘个宝,玩得别提多尽兴了。可现在呢?短视频、直播一火,获取信息倒是容易了,看似不用花那么多时间摸索就能入门,可当初那种一点点探索、慢慢发现乐趣的感觉,也跟着没了。
更头疼的是假货,现在的假货越来越“高级”,想分清真假对玩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新玩香的人一开始劲头十足,可折腾三五个月,时间、精力、钱都砸进去了,反倒觉得沉香的门道越来越深,自己没怎么进步,对这种得慢慢品、慢慢玩的东西,自然就提不起长久的兴趣了。
如今关于沉香的书出了一大堆,短视频、直播里的信息更是铺天盖地,看似方便又丰富,可新问题也来了——大伙儿面对面聊天的时间越来越少。网上交流好像就一个主题:怎么赚钱。以前大家当然也想赚钱,可聊天的时候,更多是因为真喜欢沉香,愿意跟人分享这份喜欢。现在倒好,总觉得好好聊天是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开价交易来得“快”,哪还有半分玩的心思?
再说说买沉香的路子和那些越来越少的好料。以前买沉香,路子没那么多——要么线下挑,要么香友之间互相转,再不然就往乡下跑,直接跟香农打交道。为了找块好香,海南、广东那些产香的山头都跑遍了,每次去多少都能有点收获,毕竟可选的多,很少空着手回来。在当地还能碰到些玩香的高手,凑一块儿喝喝茶、聊聊天,请教请教经验,特别舒服。可现在不一样了,沉香资源越来越少,想找块好料比登天还难,以前那种挑挑拣拣、专拣好的选的日子,早就没影了。
现在大家买沉香,大多靠网上看视频、看图片,商家说得天花乱坠,自己再凭着想象补全细节。可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闻不到味道啊!一旦想象中的香味和实物差太远,那点期待感瞬间就没了,心情也跟着一落千丈。
最让人无奈的,还是市场里的“乱”,典型的劣币驱良币。以前在圈里,谁要是玩假货、卖假货,用不了多久全圈子都知道,这人基本就没法在圈里待了。可现在呢?要是哪家店被投诉搞下架了,换个名字就能重新开号,接着就用“福利捡漏”的名头狂轰滥炸,照样能吸引一堆新玩家追捧。在这些人眼里,真货假货没区别,都是用来卖的“产品”,而且假货不用花心思做科普,反而更有市场。他们琢磨的根本不是沉香好不好,而是怎么搞到流量、怎么让用户掏钱。短视频时代的“直播套路”,跟以前玩文玩的那套逻辑,根本不是一回事。
回想当年,上网还得有点门槛,论坛、聊天室里随便碰到个人,说不定就是本科毕业,大家聊得都挺实在。现在不一样了,人人都有手机,上网没了门槛,谁嗓门大、噱头足,谁就显得“厉害”,懂行的人反而都不说话了——说了也没人听,还不如闭嘴。那时候,写沉香科普的人、圈里的大咖,还是大伙儿公认的领头人,大家都愿意跟着学。可现在?哪儿还有真真正正的科普啊!
来源:沉香收藏品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