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小红书常看到一种图——普通街拍秒变时尚大片,背景天空自带梵高漩涡,模特衣服闪着绸缎光,评论区齐刷刷问滤镜叫啥。
刷小红书常看到一种图——普通街拍秒变时尚大片,背景天空自带梵高漩涡,模特衣服闪着绸缎光,评论区齐刷刷问滤镜叫啥。
点进主页才发现,这些图全都打着一个水印:Reve AI。
上线不到四个月,Reve AI冲进美区App Store图形榜前五,国内社群更把它捧成“废片拯救神器”。
上传一张随手拍,30秒给出四套商业级成片,不用调参数、不用懂图层,点一下就能发朋友圈。
这波操作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废片秒变大片
5月22日,博主@阿May 发出一条对比帖:左边是夜里手抖拍的模糊侧影,右边是Reve AI生成的封面图,霓虹灯被拉成电影光斑,脸边缘自动补上金色轮廓光。
点赞38万,收藏12万。评论区前排写满“求教程”。阿May没废话,直接甩链接:打开Reve,选“Night Glow”模板,上传原图,等进度条跑完,保存。全程十秒。
第二天,她收到品牌私信,邀请拍同款霓虹大片,报酬五位数。一张废片换来真钞票,Reve AI把“拍不好”的门槛直接削平。
模板抄的是大牌
打开Reve模板库,一眼认出不少熟脸:Loewe 2024早春广告的天空蓝、Miu Miu 秋冬秀的柔焦颗粒、Jacquemus 宣传片的高饱和橘。
官方没说照抄,却写明“与全球时尚大片色彩同步更新”。
6月3日,Jacquemus 在Instagram发新季海报,两小时后,Reve上线“Jacquemus同款”模板,色温、颗粒、暗角一比一复刻。
用户把自拍套进去,立刻拥有超模同款光。大牌花百万拍的形象,被AI拆成0和1,免费送到每个人手机。
设计师看得直皱眉,品牌方却偷笑:用户自发传播,等于免费二次广告。
设计师也真香
广州美院讲师林维曾放话“AI再强也替代不了审美”。
6月15日,他在微博晒出接单记录:用Reve帮客户做30张电商主图,从拍摄到成片只花三小时,收费却按精修价收,一单净赚6000。
林维直言:以前修天空要拉渐变、贴云层、调通道,现在点一下“Cinematic Sky”就完事,省下的时间用来构思排版,反而提高溢价。
半个月,他靠AI辅助接单月入四万,评论区从“AI抢饭碗”秒变“求模板编号”。
工具无善恶,关键看谁用。Reve把重复体力包圆,人类负责创意和收钱。
版权地雷暗埋
狂欢背后总有冷水。
一件新生事物出现必然是要被质疑的,当然,也很容易因为自身的不完美而被审视。不过,大多时候,如果抓住时机,很多的地雷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机会。
6月20日,插画师@木子 发现Reve模板“Dreamy Pastel”与自己2022年发表的系列作品色块分布几乎重叠,一怒之下发出叠图对比,微博阅读破千万。
Reve官方紧急下架该模板,可是也只是下架,却未公开道歉。不过后来有律师提醒:AI拆解配色属于“风格”,难以认定侵权,但直接搬图案就踩红线。
7月5日,美国图库网站Getty 把Reve母公司告上加州法院,指其训练数据含大量版权图片,要求Reve公开算法来源。
到现在为止,这个案件虽然还未结案,不过Reve的用户们已经是人心惶惶,大家纷纷担心:万一商用图被追债,那最后谁来背锅?
平台悄悄加上提示:模板仅供个人社交,商业用途请获授权。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风险转嫁给用户。
看来,Reve如果不是还有别的打算,那就是错失了这次机会。
下一步是视频
Reve没打算停在做图。
8月1日,内测视频生成功能流出:用户上传15秒街拍,AI自动补上电影级调色、粒子特效,还能让裙摆随风扬起。片段被放到TikTok后,点赞破百万,评论区齐喊“快上架”。
消息人士透露,正式版将在10月上线,支持一键生成9:16竖屏广告片。届时,剪映、CapCut 势必迎敌。
图片卷完卷视频,AI的脚步比剪辑师学习新插件的速度还快。到那天,也许人人都能在地铁里做出一支YSL级别的大片,而真正的竞争才刚开始。
Reve AI像一把电动螺丝刀,把原本需要手艺的修图流程拧成一键。它不会让审美消失,却能让会按快门的人立刻拥有商业级输出。
至于设计师是否失业,得看愿不愿意把重复劳动交给机器,自己升到更高楼层。
工具已经摆在那里,下一个爆款图片或视频,也许就在你相册的“废片”里。#头条深一度#
来源:步凡寻光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