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学着陶渊明的样子,在东篱下徘徊,可那篱笆之下,空空如也,连一朵菊花的影子都寻不到。
—【01】—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攲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宋·程俱《重阳》
节令的更迭,总是让人心头一惊,不知不觉间,两鬓已经添了白发。
他学着陶渊明的样子,在东篱下徘徊,可那篱笆之下,空空如也,连一朵菊花的影子都寻不到。
人生百年,将近过半,仕途上却已是三度罢官,一事无成。
家乡那几亩薄田,恐怕也早已荒芜,而自己却被困在这遥远的天涯。
他苦笑着想,哪里会有什么白衣人,专门为我送来一壶好酒呢?
有的,只是自己头上这顶歪斜的乌纱帽,无人整理。
最终,他只能独自一人坐着,茫然地挠着头,听着门外柳树上,晚归的乌鸦发出一阵阵萧瑟的啼叫。
这叫声,像是为他这个失意又孤独的重阳节,奏响的尾声。
—【02】—
年华弹指又重阳,此日登临兴倍长。
风急雁行频聚散,霜高树色杂青黄。
林閒夕照明如画,篱下幽花晚更香。
几度阑干凭眺望,暮云秋景太苍苍。
——清·许湘《重阳》
时光在指缝间悄然溜走,转眼又到了重阳。
这一天,他登高远眺的兴致,反而比往常更加浓厚。
秋风一阵紧过一阵,天上的雁群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像极了人世间的离合。
浓重的秋霜,给山林的树木染上了斑驳的色彩,青色与黄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层次丰富的画卷。
夕阳的余晖穿过林间,洒下斑驳的光影,美得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
篱笆下的菊花,在傍晚时分散发出更加幽静的香气。
他几次三番地倚靠着栏杆,向远方眺望,只见天边的暮云与无边的秋色融为一体,那景象辽阔而又苍茫,让人的心也跟着变得深远起来。
—【03】—
黄河北渡气悲凉,令节空逢旅思长。
岂有茱萸对风雨,秪愁豺虎偪封疆。
苔华扑地千层白,杨柳连天数叶黄。
却忆香山好诗句,一年年倍惜重阳。
——明·沈守正《重阳》
渡过黄河,向北而行,眼前的景象,连空气都带着一股悲凉的气息。
偏偏又逢重阳佳节,这更勾起了他心中无尽的旅人愁思。
在这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哪里还有心思去佩戴什么茱萸?
他心中所愁的,是那些如豺狼虎豹一般的敌人,正在步步紧逼,威胁着国家的边疆。
他低头看去,地上的苔藓像铺了千层白雪,抬头远望,连绵的杨柳树上也只剩下几片枯黄的叶子。
就在这萧瑟之中,白居易的那些关于重阳的诗句忽然涌上心头,让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懂得,每一个能够平安度过的重阳节,都值得加倍珍惜。
—【04】—
几回客里度重阳,五岭兹辰望故乡。
薏苡肯将归上国,丹砂不为向炎方。
竹林客散应多暇,菊径花繁尚未荒。
待得明年还上国,登高宠锡酒千觞。
——明·解缙《重阳》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回,在异乡客馆中度过重阳节了。
身处五岭以南的这片土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只能遥遥地眺望故乡的方向。
心中暗自发誓,那些关于薏苡的谗言,也愿意回朝廷效力,绝不会成为返回国都的阻碍;
也绝不会为了寻求长生,跑到这炎热的南方来炼丹。
昔日的竹林七贤想必都早已散去,过着清闲的生活吧,而自家小径旁的菊花,应该开得正盛,还没有荒芜。
等到明年自己重返京城,定能在登高时,得到皇上的恩赐,赏赐美酒千觞。
—【05】—
秋老西风滞雨声,今朝重九报新晴。
晓霞海色明吴甸,飞翠岚光入越城。
百尺凭楼堪送雁,数竿戛玉胜吹笙。
紫萸黄菊何心觅,香稻连畴足晚成。
——清·嵇曾筠《重阳》
深秋时节,西风总是裹挟着连绵的雨声,让人心生烦闷。
没想到今天重阳,一早醒来,天空竟然放晴了。
绚烂的朝霞与大海的颜色交相辉映,照亮了吴地的田野;
青翠的山光水色,如同流动的翡翠,映入了越国的城池。
他登上百尺高楼,正好可以目送南飞的大雁;
风吹过窗前几竿翠竹,发出的清脆声响,比笙箫吹奏的音乐还要悦耳。
此刻,他哪里还有心思去寻觅什么茱萸和菊花呢?
眼前那一望无际、飘着香气的稻田,已经足够成熟,这份丰收的喜悦,远胜过任何节日的点缀。
—【06】—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
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
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隐泣云泉。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委上天。
——唐·周贺《重阳》
天边的树木变得稀疏枯黄,秋色铺满了整个河川。
他在插着茱萸的风中,独自端起一杯酒。
这一生,有多少次是作为异乡客,在旅途中度过佳节?
可他又曾见过谁,能够重返少年时代?
远方的征人,感受到寒霜浸透了衣衫,那针脚般的寒意,让人想起家中妻子的牵挂;
而隐居山林的士人,听到南飞大雁的哀鸣,也会在云雾缭绕的泉水边,感伤地哭泣。
自古以来,真正的醉中之乐,都是难得一求的。
既然如此,人生的困顿与显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
就都交付给上天来安排吧。
—【07】—
丽紫殷红照水涯,閒云作色晚成霞。
峰头翠盖乔松叶,涧侧黄团野菊花。
浅渚似邀寻宿雁,深林欲待未归鸦。
年丰定少催租吏,寂寂柴门静不挝。
——清·多隆阿《重阳》
水边盛开着紫色的花,与殷红的枫叶交相辉映,绚烂的色彩一直延伸到天际。
天上的闲云也仿佛被这秋色感染,在傍晚时分,染上了晚霞的绚烂。
山峰顶上,高大的松树枝叶繁茂,如同一顶翠绿的华盖。山涧旁边,一团团金黄的野菊开得正盛。
水中的小沙洲,似乎在向那些寻找栖息之地的南飞大雁发出邀请。
幽深的树林,也像是在耐心等待着那些尚未归巢的晚鸦。
今年是一个丰收年的秋天,想必催收租税的官吏也会少来打扰。
那简陋的柴门,就这样在寂静中安立着,听不到任何敲门声。
—【08】—
海边今日又重阳,陇树飞红雁唳霜。
多事未逢陶令去,老怀难学孟嘉狂。
诗成何地堪乘兴,酒尽无钱可看囊。
顾影自怜多寂寞,菊花满把办归装。
——明·饶墱《重阳》
今日,在海边又度过了一个重阳节,看着山坡上的树叶变得火红,听着大雁在寒霜中发出凄冷的鸣叫。
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既没有陶渊明那样辞官归去的决心;
年老了,也学不会孟嘉在龙山落帽时的那份狂放不羁。
想写诗,但是写成了又能去哪里寻找那乘兴游玩的感觉?
还想喝酒消愁,可摸摸口袋,早已空空如也。
看着水中的倒影,倍感寂寞。
既然如此,还不如回家。
随手采了满满一把菊花,也不管它是否应景,就当作是准备行装的点缀。
—【09】—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唐·高适《重阳》
季节的变换,总是轻易地就触动心弦,让人惊觉两鬓已经染上了风霜。
学着古人的雅趣,在东篱下徘徊,可那篱笆边空空荡荡,连一朵菊花都未曾开放。
人生匆匆,将近百年已过半,仕途上却三度罢官,一事无成。
家乡那几亩薄田,恐怕也已荒芜,而自己却被困在这遥远的天涯。
他自嘲地想,怎么会有王弘那样的人,派白衣使者前来敲门送酒呢?
有的,只是自己头上这顶歪斜的乌纱帽,无人问津。
最终,他只能独自枯坐,茫然地挠着头,听着门外柳树上,晚归的乌鸦在萧瑟的秋风中,发出一声声令人心烦的啼叫。
—【10】—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唐·司空图《重阳山居》
为了躲避战乱,逃回了故乡,算起来,这已经是第八个在旧日山居里度过的重阳节了。
篱笆边的菊花,无人刻意修剪,反而长得肆意而烂漫,充满了野性的生命力。
家里的僮仆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山路,总能轻易地帮他找到登高的好去处。
感觉自己的生命,正随着日历一页页翻过,渐渐消磨。
倒不如在醉意中,陪伴这变幻无常的人生,享受片刻的清闲。
放眼望去,满目的秋光清澈明亮,就像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非常殷勤,它不美化,不遮掩,只是忠实地映照出他那张日渐衰老的容颜。
这是一种平静地面对,带着一丝自嘲,也带着一丝释然。
—【11】—
风流九日胜前期,谁把茱萸压桂枝。
天地尽从骚国老,风烟何似蒋陵时。
故人四海知谁健,白发黄花总奈吹。
满座衣冠陈迹远,明年复忆去年诗。
——宋·刘辰翁《重阳》
这个重阳节的风雅情致,似乎比往年更胜一筹。
是谁将重阳的茱萸,压在了象征春天的桂枝之上?
这仿佛暗示着,秋日的悲凉已经盖过了春日的生机。
整个天地,都像是属于屈原那样的忧国诗人,眼前的风烟,又怎能比得上孙权定都建业时的鼎盛气象?
不禁想起那些散落在四海之内的老朋友,不知道还有谁健在。
无论是人的白发,还是篱边的黄花,都经不起这秋风的吹拂。
当年满座的衣冠楚楚,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可以预见,到了明年的重阳,自己又会坐在这里,回忆着今天写下的这首诗。
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伤感,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无尽追忆。
—【12】—
老去长净一寸阴,良辰物色负幽襟。
中秋素月偏离毕,九日黄花未散金。
蓓蕾不妨供小摘,茱萸聊复伴孤斟。
重阳何必今朝是,从此篱边日访寻。
——宋·曾几《重阳》
人老了,总觉得光阴宝贵,连一寸光阴都不想浪费。
可这美好的时节和景致,似乎总是辜负了他那颗寻求宁静的心。
中秋夜的明月,被云层遮蔽;重阳节的菊花,也还未完全绽放,没有形成一片金黄。
但并不为此感到沮丧。花未全开,摘个小小的花蕾来欣赏,也别有一番情趣。
没有酒伴,插上几枝茱萸,独自小酌,也自有滋味。
忽然想通了,谁说重阳节一定就是今天这一天才算数呢?
从今天起,可以把每一天都当作重阳,日日到这篱笆边来探访寻芳。
打破了节日的时限,为自己找到了一种更长久的、与自然相伴的乐趣。
这是一种通透的智慧,一种将遗憾转化为圆满的生活艺术。
—【13】—
篱根金色小正时,醅垫风高与节期。
耿耿挑灯闻夜诵,匆匆刈穗饫晨炊。
闺娃犀蕊香盈把,朝士茱萸酒一卮。
盖世豪雄健天下,感秋应待羽觞治。
——宋·苏籀《重阳一首》
篱笆的根部,小小的金色菊花正在绽放,新酿的酒也借着这高爽的秋风,正好赶上了重阳的时节。
夜深了,还能看到有人挑着灯,在孜孜不倦地读书,那清朗的诵读声在夜里格外清晰。
天刚亮,农人们就匆匆下田,收割着成熟的谷物,准备着丰盛的早餐。
深闺中的少女,手中捧着一把香气四溢的菊花,那花瓣的形状如同犀牛的角。
朝中的官员,则按照习俗,饮下一杯插着茱萸的美酒。
就连那些盖世无双、称雄天下的英雄豪杰,在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之气时,也需要一杯美酒来舒展胸怀。
这个重阳节,属于每一个人,无论是书生、农人、少女、官员,还是英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季节对话。
—【14】—
帘卷西风鬓欲霜,消魂时节正重阳。
愁如绿水吹仍绉,人比黄花瘦亦香。
五夜悲秋蛩语急,一镫摇梦雨声凉。
年年携酒登高会,谁寄茱萸作佩囊。
——清·汪渊《重阳》
西风卷起门帘,吹动了他两鬓的头发,那头发已经白得像秋霜一样。
这最是让人黯然神伤的时刻,偏偏就是重阳节。
心中的愁绪,就像一池绿水,风一吹过,便泛起层层叠叠的褶皱,无法平息。
自比那篱边的黄花,虽然身体因忧愁而消瘦,但品格的芬芳却依然存在。
长夜漫漫,蟋蟀的叫声急促而凄切,仿佛也在为秋天而悲鸣。
一盏孤灯在风雨中摇曳,连梦境都带着寒意。
年复一年,他都带着酒去参加登高的聚会,可又有谁会想着,为他寄来一个装满茱萸的佩囊呢?
这份被遗忘的孤独,比秋色本身更让人感到寒冷。
—【15】—
簟篷辞劳始乞身,夹衣温丽燕私辰。
秋客刮黛披天姣,秫米长腰潄螘囷。
黄菊明朝为长菊,江山今日笑醒人。
不烦孙盛贻嘲弄,预对西风脱醉巾。
——宋·李新《重阳》
终于辞去了官职的劳顿,向朝廷请求告老还身。
在这属于自己私人的时光里,穿着舒适温暖的夹衣,感觉无比惬意。
秋日的天空,像被黛墨刮过一样,清澈而明丽。
新收获的秫米,颗粒饱满,如同蚂蚁般堆满了粮仓。
看着眼前的菊花,心想,它们今天虽然还未完全盛开,但明天就会成为长久的风景。
这壮丽的江山,仿佛在嘲笑那些清醒而拘谨的人。
不想再像当年孙盛那样,因为落帽而被人嘲笑。
于是,决定提前面对这萧瑟的西风,主动摘下头巾,准备痛饮一场,放浪形骸。
这是一种挣脱束缚后的洒脱,一种对世俗眼光的彻底告别。
来源:花间一壶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