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云南网全新栏目,该栏目以普通人“个人故事”自述为切入口,聚焦“Ta 们”的真实过往与心声。通过“Ta 们”亲口讲述自己的经历,传递生活中的温度,也呈现出平凡日常里的真挚力量。本期栏目邀请“耳机发烧友”吴伟翔,20载与耳机相伴的时光里,他从靠音乐解压的少年,成
【Ta说】是云南网全新栏目,该栏目以普通人“个人故事”自述为切入口,聚焦“Ta 们”的真实过往与心声。通过“Ta 们”亲口讲述自己的经历,传递生活中的温度,也呈现出平凡日常里的真挚力量。
本期栏目邀请“耳机发烧友”吴伟翔,20载与耳机相伴的时光里,他从靠音乐解压的少年,成长为替他人“辨声”的音频自媒体人——个人的热爱,因千万人的分享变得愈发鲜活。
“我是吴伟翔,玩耳机已经20年了。”面对镜头,吴伟翔语气平和却难掩对耳机的热忱。他与耳机的缘分,始于江苏求学时的高中岁月。“那时候学习压力大,就靠轻音乐缓解情绪,一戴上耳机就能让心静下来。”
最初,他用的是磁带媒介的复读机和杂牌随身听,直到高中毕业升入大学,家人送的一台索尼磁带随身听,让他第一次清晰感受到“音质差异”——这也成了他20年“发烧路”的起点,也埋下了对“好声音”的执着。
大学期间,为追逐更细腻的音质,吴伟翔靠勤工俭学攒钱升级设备,从爱华CD机换到松下旗舰款,再到索尼的专业播放器。“换一副耳机,周杰伦《七里香》里吉他扫弦的颗粒感都不一样。”
他逐渐发现,不同型号的耳机能呈现出声音的“性格”:有的擅长还原古典乐的恢宏,有的能把流行歌的情感唱进心里。
彼时的热爱,还停留在“自己听懂就好”的小世界,没想到,这为后来的分享埋下伏笔。
随着人生阅历增长,吴伟翔的音乐品味也在变化。从最初的轻音乐、流行歌,到后来深入接触古典音乐,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大师的作品成了他的常听曲目。
“同一位大师的作品,不同演奏家、乐团演绎,感觉完全不同。”音乐鉴赏水平的提升,让他对耳机音质的追求更高,“好的耳机能更好地还原音乐细节,音乐和器材是相辅相成的”。
2023年,吴伟翔做了个大胆决定:辞掉企业工作,全职做音频自媒体。“以前是自己躲在房间里听,后来发现很多人想买耳机却怕踩坑,我想把我的听感分享出去。”
只要一有空,他就在琢磨耳机——反复试听新耳机,在笔记本上记下细节,还得琢磨怎么把专业术语讲得通俗。但他乐在其中,“每次接触厂商新产品,都能找到优点和进步,工作和乐趣融在了一起”。
在他眼中,耳机发烧友群体虽小众,却有着独特追求:“大家偏爱有线连接的专业HIFI设备,是为了追求音质极致,享受音乐带来的精神满足。”
出差逛耳机展时,还会遇到看了他文章购买的耳机的发烧友。“这些瞬间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劳动成果被认可的满足感,特别治愈。”
采访现场,吴伟翔还带来了日常使用的耳机装备——用大收纳包收纳常用耳机,评测参考的耳机则用塑料袋单独包装,防止磕碰。“这些都是我的‘老伙计’,陪着我听了无数首歌,也帮我给大家传递更真实的听感。”
未来,吴伟翔想做更多“声音科普”,让新手也能听懂耳机门道。“发烧不是攀比设备,是找到能打动自己的声音。”他拿起一副常用耳机按下播放键,“我想把这份对声音的热爱,变成帮大家找对声音的桥。让我的热爱,变成更多人的热爱——这就是热爱最鲜活的样子。”
策划:刘畅 陈思蒙
文字:牟燕红 陈思蒙
视频:陈思蒙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