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浙江省统计局最新数据,前三季度,浙江进出口总值4.17万亿元,同比增长6.2%,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站上4万亿元、3万亿元、1万亿元台阶,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以来,尽管全球贸易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浙江的“逆风局”打得有声有色。
据浙江省统计局最新数据,前三季度,浙江进出口总值4.17万亿元,同比增长6.2%,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站上4万亿元、3万亿元、1万亿元台阶,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此背景下,10月25日,浙江对外开放版图再添重磅平台——全省单体最大的数贸港“绍兴融杭数字贸易港”(以下简称融杭数贸港)正式开园。开园当天,现场累计签约金额超9亿美元,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8万平方米综合体崛起
“融杭”基因显区位优势
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融杭数贸港,集数字贸易、产业延伸、服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分南北两个片区,共8幢楼宇。目前已招引企业40余家,整体入驻率超70%,预计今年可新增出口35亿元以上。
“我们打造绍兴融杭数字贸易港的初衷,就是想要为全市乃至全省外贸企业‘出海’架设一座全方位的服务桥梁。”越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融杭数贸港是绍兴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数贸港的“融杭”二字也精准点明了其区位优势和发展逻辑。
从政策层面看,浙江省此前发布的《浙江省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1+3+N”总体布局,鼓励各地打造N个数字贸易标志性项目或应用场景,而杭州正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中心城市,杭州也于今年5月印发的《杭州市推进全球数贸港核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里提出,要全国数字贸易全产业链第一城,并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特色小镇、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首批12个数字贸易特色园区。
区位上,融杭数贸港毗邻绍兴北站,东临宁波舟山港,南连杭绍台高速,西接萧山国际机场,北享杭甬高铁(通杭地铁),到杭州仅20分钟车程,完全可以实现跨城上下班。这一优势让融杭数贸港能精准承接杭州的人才、产业溢出效应,吸引跨境电商领域的优质企业和专业人才落户,进一步深化杭绍两地产业协同与发展。
全链协同共建生态
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
“融杭数字贸易港的开园,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启用,更是数字贸易生态构建的起点。”越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祁力峰在开园推介中谈到,融杭数贸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企业、平台、高校、服务资源,形成完整的综合体、生态圈,组建“全链协同”出海矩阵。
产业端,阿里巴巴、亚马逊、野莓、希音、国贸云商等国内外跨境电商头部平台与服务商已集中入驻,将进一步完善跨境交易、跨境直播、跨境物流等产业链条,让企业“足不出港”就能链接全球市场;服务端,境外采购商服务中心、跨境选品中心、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同步运营,从资质办理、政策申报到市场开拓、风险防控,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培育端,数贸港与绍兴文理学院、越秀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通过实习、培训、就业、创业“沉浸式”指导,打通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的通道。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企业出海的最佳跳板!”浙江越出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甘霖深有感触。该公司在开园当天与印尼浙江商会签下5亿美元合作意向。
胡甘霖坦言,以往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时,常面临资源分散、信息不畅的困境,“如今,有了园区赋能,不仅帮我们对接了供应链上下游优质资源,还协助完成了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让我们从包袱比较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轻装上阵的‘组团出海’”。
据悉,开园当天,绍兴产教融合基地首届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大赛同步启动,进一步绑定高校智力资源与产业人才需求。按照规划,融杭数贸港年底前将启动二期建设,持续优化产业生态链;开园一周年时,力争招引亿元级企业 10 家以上,实现园区总产值超 100 亿元,打造成为长三角数字贸易领域的标杆平台。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