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莓农觉得,大棚封得越严、温度越稳,草莓长得越旺,可恰恰是这种“闷棚娇养”,让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找上门,轻则烂果掉叶,重则整棚绝收!今天就把3种常见病的“识别诀窍”和“防控狠招”说透,新手也能照做。
很多莓农觉得,大棚封得越严、温度越稳,草莓长得越旺,可恰恰是这种“闷棚娇养”,让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找上门,轻则烂果掉叶,重则整棚绝收!今天就把3种常见病的“识别诀窍”和“防控狠招”说透,新手也能照做。
1. 灰霉病:最爱“沾潮气”,见“灰毛”就动手
草莓花、青果、老叶最易中招,刚开始是褐色小斑点,只要棚内湿度过高,1-2天就会长出一层灰色霉层,烂果还带着酸腐味,传染性极强。
不用瞎打药,核心就1招:定时通风降湿。早9点棚温达20℃时开顶缝通风,下午4点棚温降回15℃时关棚;花期绝对不叶面喷水,补水用滴灌,每次浇完水,当天多通1小时风。
2. 白粉病:专挑“不透光”,见“白霜”就疏叶
叶片、叶柄、刚坐的小果都会染病,摸起来涩涩的,像撒了一层白面粉,后期白霜会变灰白色,叶片卷缩、果实畸形,吃着还有苦味。
关键防控点:疏叶透光+控旺。及时剪掉草莓底部重叠的老叶、病叶,每株留3-4片健康功能叶;施肥少用氮肥,花期补点磷钾肥,避免植株徒长挡光,棚内保持“枝叶不挤、风能穿缝”。
3. 炭疽病:专害“嫩茎秆”,见“凹斑”就拔株
和前两种病不一样,炭疽病专挑草莓茎秆、匍匐茎下手,初期茎上会出现红褐色小凹陷斑,慢慢扩大成黑褐色,叶片上是圆形黑斑点,一旦病斑绕茎一圈,整株草莓会快速萎蔫,拔起来根系还是好的。
这病没特效药,防控核心是早拔病株断传播。每天巡棚时重点看茎秆,发现1株病苗,不仅要拔干净,还要把病株周围1㎡内的健康苗也拔掉(避免隐形带菌),拔完后在土坑撒点生石灰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其实草莓抗病力不弱,关键是别“闷着、捂着”。记住“降湿、透光、早处理”这7个字,就能避开80%的病害,后期结的草莓又大又甜。
你平时种草莓,最常遇到哪种病害?或者有没试过“闷棚”导致烂果的情况?可以在评论区说说,我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补充更具体的防控技巧。
来源:火焰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