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爆发式上升,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以20%的年增长率持续攀升。
近年来,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爆发式上升,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以20%的年增长率持续攀升。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22年我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多达46.6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占全球甲状腺癌病例的一半以上。
甲状腺癌是怎么发生的?
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因突变,每个人体内大概有两万多个基因,已知真正和癌症有直接关系的大概有一百来个,这些致癌基因中突变一个或者几个,癌症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因基因异常而产生的异常细胞,正常情况下是可以清除的。
在医学上,有个“癌症免疫监视”的概念,即免疫可以清除作为异物的癌细胞并保护生物体。通常,免疫系统应该能够通过监视,清除癌细胞来防止其增殖,形成癌组织。
而当免疫监视功能出现异常时,癌细胞会大肆分裂繁殖。在临床上被诊断为癌症时,癌细胞已经处于逃逸期。
也就是说癌细胞已经经历了清除期和平衡期,进入了逃逸期。作为新生物的癌细胞对免疫做了手脚,制造免疫抑制,干扰了正常的免疫状态,可以自由增殖了。
增加了二次患癌风险
有研究表明,患甲状腺癌后,人体发生二次癌症的风险会增加。
这是因为,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后,将不能明确识别癌细胞,这就给潜伏在身体里的变异细胞以可乘之机,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42%,肺癌患病风险增加57%,膀胱癌患病风险增加76%。
不仅如此,甲状腺癌发生后的1-5年内,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了33%,心脏病风险增加了15%,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129%;糖尿病风险增加97%;脂代谢紊乱风险增加92%;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风险增加45%。
所以甲状腺癌并非完全“无害”,发病后潜在的风险时刻存在。而不及时纠正免疫紊乱的问题,各类癌症发生的后续风险,也不会消失。
甲状腺癌的3大诱因
01.甲状腺疾病未及时治疗
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作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甲状腺癌的重要诱因。它们因免疫损伤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引发慢性炎症,进而损伤甲状腺功能。
在此过程中,甲状腺细胞可能出现过度增殖、变性甚至恶变,最终导致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生。同时,免疫系统的损伤还可能使其难以识别体内的癌细胞。
02.人体激素紊乱
孕产期女性是桥本甲状腺炎的高发人群,这与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波动有关。激素紊乱会干扰免疫系统的稳定性,为甲状腺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此外,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熬夜玩手机习惯,尤其是关灯后摸黑玩手机,会影响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干扰免疫力和内分泌系统,为慢性炎症和癌症的发生提供温床。
03.情绪失控
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典型的心身疾病。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会损害甲状腺的正常功能,诱发疾病。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的抑郁状态会导致体内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进而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
甲状腺癌最怕的2件事
1.怕体重减轻
肥胖人群体脂率高,脂肪细胞多。
脂肪细胞会分泌炎症分子。可激活癌细胞增殖信号,增加癌变风险。
控制体重等于破坏了癌症发生的“微环境”,降低癌变风险
可以通过多摄入膳食纤维、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促进代谢。
少吃高糖、高油、高盐食物,减少热量摄入,配合运动,降低体脂率。
2.怕体内慢性炎症消失
80%的癌症与慢性炎症有关。
消除慢性炎症,等于降低八成癌症发生风险。
少熬夜、缩短急性感染发生时间,增加抗炎食物摄入,有助于消除体内慢性炎症。
熬夜会加速细胞氧化,氧化细胞没有及时代谢,就会形成炎症。
急性感染会给免疫系统增加负担,导致免疫功能出现失误,损伤自身细胞诱发炎症。
紫甘蓝、猕猴桃、蓝莓、草莓、西兰花等食物中含有天然抗氧化剂,每周吃1-2次,每次摄入200g-300g,有助于抗炎。
该怎样预防甲状腺癌
及时治疗,消除病因:有效的治疗能够根除导致抗体升高的因素,降低抗体水平,保护甲状腺细胞,避免甲状腺功能丧失、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生。通过药物介入疗法等,桥本甲状腺炎和甲亢患者可以得到治愈。
保持内分泌系统稳定: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对甲状腺健康至关重要。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以调整神经衰弱和愉悦情绪。同时,合理膳食,多食用含有益生菌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肠道健康,避免免疫损伤加重。
定期复查:普通成人每年应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彩超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甲状腺异常肿块。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病史,建议缩短检查周期至每六个月一次。一旦发现抗体升高超过正常值5倍,应警惕桥本甲状腺炎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部分来自网络,供读者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原作者后台联系我,我将第一时间做相关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优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