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提醒:不论男女,身体若有这3种疼痛,可能是癌症的信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7:04 1

摘要:第一种,胀痛。尤其是腹部、盆腔这种说不清楚位置的隐隐作痛,不尖锐也不剧烈,一开始容易被误当成胃胀、经前反应或便秘。可就是这种不紧不慢的疼,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临床上不少卵巢癌、胰腺癌、肝癌患者,都是因为这种持续性胀痛没引起重视,最后确诊时已属中晚期。

人到中年,疼痛成了习以为常的事。肩膀痛说是落枕,肚子胀以为吃坏了,背疼就赖在久坐上。但不是所有疼痛都能用一句“没事”带过去。

有三种疼,拖不得、忍不得,甚至不能自己下结论,它们有可能,是癌症提前发来的信号

第一种,胀痛。尤其是腹部、盆腔这种说不清楚位置的隐隐作痛,不尖锐也不剧烈,一开始容易被误当成胃胀、经前反应或便秘。可就是这种不紧不慢的疼,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临床上不少卵巢癌、胰腺癌、肝癌患者,都是因为这种持续性胀痛没引起重视,最后确诊时已属中晚期。

这类疼痛的机制主要与肿瘤体积增大或侵犯邻近器官有关。比如胰腺靠近腹膜后,一旦有病变,疼痛会放射到背部。再比如卵巢癌早期几乎不疼,一旦开始腹胀,往往说明腹水已经形成。

根据《中华肿瘤杂志》2022年的一项回顾性分析,超六成卵巢癌患者确诊前3个月内有腹胀、盆腔不适等表现,但仅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及时就医。

第二种,骨痛。尤其是夜间加重、不因活动变化的那种疼。普通的骨关节炎、劳损疼痛,往往在白天明显,休息后缓解。但癌症相关的骨痛,像是有一种钝钝的、深层的压迫感,常常在夜里醒来时发现疼得睡不着。

这种疼痛的来源,往往与癌细胞侵犯骨骼或骨髓造血系统相关。比如说,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患者如果出现新发的腰背痛,就要警惕是不是已经发生骨转移。还有一种情况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像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早期就可以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骨痛。

2023年《临床内科学杂志》统计发现,65%的骨髓瘤患者在确诊前半年内反复就诊骨科,误以为是腰椎病。

第三种,进行性加重的头痛。这类头痛不像偏头痛那样跳痛,也不是感冒发热那种全头沉重,而是一种持续、逐步增强的压迫感,有时伴随视觉模糊、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意识模糊。这时候就不能简单地吃止痛药了。

脑部肿瘤或脑转移灶,是造成这种症状的常见原因。特别是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类型,较容易发生脑转移。《中国神经肿瘤学年鉴》2021年数据显示,脑转移相关头痛在初诊癌症患者中占比超过12%,其中不少人原本以为是颈椎病或长期过劳导致的脑供血不足。

你以为疼痛靠忍就能过去,其实有些疼,是身体在拼命提醒你:我撑不住了。真正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患者不是没感觉,而是误判了感觉。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那种“早该来”的病人。明明一个月反复腹胀,还伴有食欲减退,却一直以为是肠胃炎;明明腰酸背痛越来越重,甚至开始跛行,却坚持说是老寒腿。等到疼得吃不下、睡不着,才想着去医院。到这一步,诊断并不难,难的是治疗机会已经错过。

有些癌症早期确实不疼,比如肺癌、肠癌,它们往往是靠体检或偶然发现。但也有不少癌症,是一开始就用疼痛打前站,却因为我们对疼痛的耐受、轻视,耽误了黄金窗口期。

从机制来说,癌症引起的疼痛不一定剧烈,但它有两个特征:持续性和进行性。也就是说,它不会自己消失,反而会越来越严重,而且不受普通消炎止痛药影响。这种疼,就像是水龙头漏水,一开始只是滴,一旦管道破裂,就一发不可收拾。

还有一种反常是,年轻人也不能大意。很多人误以为癌症是老年病,年轻人身体好,疼痛扛一扛就过去了。但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35岁以下肿瘤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其中胰腺癌、肝癌、白血病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常常以不明原因的内脏痛、骨痛为首发症状。

所以啊,不管你多大年纪,不管你身体多好,如果遇到这三种疼痛,记住两个字:查清楚。不是说每一疼就是癌,但癌症引起的疼,一旦确诊,时间就是命。早一步检查,可能多活几年,晚一步检查,可能连治疗方案都来不及选。

那到底该怎么判断是不是普通疼,还是值得担心的疼呢?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自我观察三五天,疼痛有没有减轻。如果不但没减轻,反而更重了,或者出现新的伴随症状,比如出汗、体重下降、食欲下降、睡眠变差,那就别犹豫,去医院挂号,至少做个影像检查。

还有一种情况是反复发作的疼痛,尤其是在相同位置反复出现,哪怕每次发作间隔一段时间,也不能大意。肿瘤可能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悄悄生长,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蔓延。

说到底,疼痛不是敌人,它是身体给我们的信号。懂得听懂它的人,才有机会掌握主动权。别把自己当超人,也别盲目自信。医学上最难过的一句话,不是“没救了”,而是“早发现就好了”。

我们做医生的,其实最怕看到的不是重病,而是本来可以不这么重的病。所以这篇文章写得直白,也有点唠叨。就是想告诉你,疼痛这事,不能靠运气,也不能靠忍耐,更不能靠拖,得靠判断和行动。

不论你是男是女,不论你在哪个年龄段,只要身体出现这三种疼痛,请你务必慎重对待。一次影像检查的钱,可能换来的是后半生的自由呼吸。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肿瘤杂志.2022年第44卷第3期:卵巢癌患者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

2. 临床内科学杂志.2023年第40卷第9期: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及误诊路径回顾

3. 中国神经肿瘤学年鉴.2021年总第12期:脑转移瘤患者的初诊表现与影像特征分析

来源:徐医生健康讲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