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来随意砍伐自家林地的树也犯法,检察官用方言讲案例,我们听得真明白!”近日,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芒哈图村的黄河岸边,农民拿着法治宣传手册感慨道。这场接地气的宣讲,是杭锦旗人民检察院立足本地实际开展精准普法的生动一幕。
“原来随意砍伐自家林地的树也犯法,检察官用方言讲案例,我们听得真明白!”近日,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芒哈图村的黄河岸边,农民拿着法治宣传手册感慨道。这场接地气的宣讲,是杭锦旗人民检察院立足本地实际开展精准普法的生动一幕。
借势传法音:那达慕上的“双语法治课”
2025年,杭锦旗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时发现,牧民为扩大养殖规模,私自开垦草原种植饲料,却误以为“自家地界可随意处置”。案件办理中,杭锦旗检察院既看到当事人对“草原”概念的模糊——认为“草少就是荒地”,也意识到普法需更接地气。于是,办案检察官不仅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督促当事人补种柠条,同时借助那达慕这一群众聚集的盛会,把普法课堂搬进草原,开展“双语普法进嘎查”活动——先用汉语讲解案件细节,再由蒙汉双语检察人员用蒙汉双语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结合牧民补种柠条的整改经历,讲清“生态红线不可碰”的道理 ,让法治精神在欢笑声中浸润人心。
靶向护民生:精准筑牢安全防线
针对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普法工作更需“量身定制”。面对老年人易遭保健品诈骗的问题,该院拍摄《医院门口的陷阱》短剧,生动演绎了骗子谎称“保健品能替代手术”实施诈骗的全过程。而在“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中,办理李某某等人冒充记者以环保问题敲诈16家企业案后,检察官立即走进工业园区,用涉案金额19.82万元的案例警示企业,遇到此类威胁要及时报警,切勿“花钱消灾”。
以案破迷局:拆穿“互助统筹”维权陷阱
普法的精准度,源于对民生痛点的深刻把握。2023年10月,杭锦旗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时发现,司机王某为半挂车购买的“机动车互助统筹”在事故后无法兑现赔偿,伤者李某虽胜诉却因统筹公司无赔付能力陷入维权困境。检察官核查发现,这类统筹业务并非保险,却被不少营运车主当作“车险替代品”。案件办结后,杭锦旗检察院没有止步于此。他们组建“流动普法队”,深入货运市场、物流园区,用王某的案例拆解“互助统筹”与正规保险的核心区别,发放《营运车辆风险防范指南》,用“案例拆解+法条解读”的方式,讲清“互助统筹”与正规保险的保护要点
杭锦旗人民检察院以“案例为桥、双语为媒”,让普法既有法律力度更具民生温度。“普法要对准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法律真正成为守护生活的‘护身符’。”杭锦旗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表示,将持续深化“办案+普法”模式,让法治之光照亮杭锦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武娟、贺娅荣)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