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上繁荣富强……”国庆假期,临颍县小商桥景区内,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大型情景剧《我们的70年代》精彩上演。演员身着极具时代特色的服装,生动还原20世纪70年代的劳动、婚礼等场景,带领现场游客沉浸式重回那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
20世纪70年代结婚场景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上繁荣富强……”国庆假期,临颍县小商桥景区内,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大型情景剧《我们的70年代》精彩上演。演员身着极具时代特色的服装,生动还原20世纪70年代的劳动、婚礼等场景,带领现场游客沉浸式重回那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游客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这场让游客津津乐道的国庆文旅盛宴并非专业团队打造,而是出自郾城区商桥镇商东村文化合作社。2021年,商东村村干部、商桥舞狮第五代传承人王斐看到村里文化活力不足、非遗技艺传承濒临断层,便牵头成立了商东村文化合作社。如今,该合作社已聚集老、中、青、少四代社员百余人,以“守牢非遗根脉、激活乡村文化、带动群众增收”为核心定位,成为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凝聚村民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
在商东村文化合作社的众多工作中,商桥舞狮的传承是重中之重。这项起源于清代、拥有300余年历史的舞狮技艺曾因艺人年高、年轻人外出务工而濒临断层,最困难时连一支4人的基础表演队都难以凑齐。商东村文化合作社成立后,王斐第一时间将舞狮传承提上日程:他走遍周边村镇,招募6岁至18岁的青少年,组建“商桥镇少年舞狮队”,利用周末、假期手把手教孩子们练习舞狮。从最基础的步伐走位到“狮子翻滚”“金鸡独立”等高难度动作,每一个细节他都反复打磨。如今,这支少年舞狮队已崭露头角,获得全市民间艺术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多次被央媒、省媒报道。王斐教4岁女儿练习舞狮的视频被国家广电总局、省教育厅等官方媒体转发推广,获赞超百万,成为“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的生动范例。
今年,商东村文化合作社进一步推动舞狮文化进校园,在商桥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先后成立舞狮社团,每周安排专人授课,目前已有200余名学生参加系统训练。“我们还计划把舞狮的经典动作融入校园广播体操,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王斐说,在合作社的持续推动下,商桥舞狮已成功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既要‘活’起来,更要‘火’起来,还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这是商东村文化合作社成立之初,王斐和社员的共识。为此,商东村文化合作社与小商桥景区深度合作打造了《我们的70年代》情景剧。2024年国庆假期,该情景剧首演就火爆“出圈”;2025年春节期间又推出了特别版,新增的贴春联、剪窗花等年俗场景再度引发关注,被央视、顶端新闻等媒体报道。该剧演出期间不仅带动小商桥景区游客大增,更让参演村民实实在在尝到了文化带来的甜头。“跟着合作社在景区演情景剧一天能赚60元到200元。我们既能享受演出的快乐,又能多一份收入,日子越过越舒心。”商东村文化合作社成员沈素英说。
除了致力非遗传承与文旅项目,商东村文化合作社还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策划拍摄的农村连续短剧《我们村里那些事》受到观众喜爱,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推送。该剧既有“医保缴纳宣传”“文明餐桌倡导”等政策解读内容,也有“孝老爱亲故事”等弘扬美德的剧情。这种村民自编自演的形式很接地气,让政策宣传、新风倡导更易被观众接受,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百万。此外,王斐带领合作社干事创业的事迹还被河南电视台拍成纪录片《我在70年代当霸总》,进一步扩大了商桥文化的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计划对接周边县市的古镇、民俗景区和红色旅游景点,把《我们的70年代》演出模式复制过去,再结合不同景区特色定制商桥舞狮展演、乡土民俗表演等节目,让商桥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王斐说。
来源:漯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