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片片蚕豆苗本该绿油油地长在地里,可仔细一看,却发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长势弱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片片蚕豆苗本该绿油油地长在地里,可仔细一看,却发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长势弱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最近在地里转,发现不少农户的蚕豆苗出现了苗弱、叶片发黄的现象,一个个急得不行。其实啊,蚕豆苗发黄弱小的原因主要就三个,只要找准了根源,对症下药,很快就能让蚕豆苗恢复生机!
咱们今天就聊聊这蚕豆苗发黄的原因和解决法子。
病虫害:蚕豆黄的首要元凶
说起蚕豆苗发黄,十有八九是病虫害在作祟。这可是导致蚕豆黄化的主要原因,千万不能忽视。
根腐病是个常见的“祸首”,你如果发现蚕豆的根系变黑腐烂,主根呈现褐色,同时地上部分的叶片开始发黄,植株长得矮小,那很可能就是根腐病找上门了。
这种病多在土壤湿度过大或连作地块发生。
病毒病同样不容小觑,比如蚕豆萎蔫病毒(BBWV),感染后叶片会黄化、皱缩,植株萎缩,而且传播速度特别快。
这病毒主要是通过蚜虫传播的,所以防治病毒病还得同时防治蚜虫。
蚜虫这东西别看它小,危害可大了!它吸食蚕豆汁液,造成叶片卷曲、发黄,同时也是病毒的传播者。
春季气温回升期是它的高发期,一定要提前防范。
防治要点:对于根腐病,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兑水50公斤灌根,发病初期使用,间隔7到10天再施一次。
针对蚜虫,在初发期可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重点喷叶背。
记住要交替用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环境不适:蚕豆生长的“隐形杀手”
蚕豆这作物啊,对环境特别敏感,如果生长环境不合适,它立马就“给你颜色看”。
排水不良是最常见的问题。蚕豆喜欢通透性好的土壤,如果田地排水不畅,积水会导致根部呼吸困难,时间一长根系受损,叶片自然就发黄了。
尤其是低洼田块,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土壤条件不佳也会影响蚕豆生长。粘重土壤如果不松土,会影响根系发育;缺钾的田块如果不增施钾肥,植株长势弱,抗病能力下降。
气候异常同样会影响蚕豆生长。比如花荚期遭遇低温寒潮,气温骤升骤降,会引起大量花、荚脱落。
连日阴雨会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引发根系呼吸困难。
防治要点:要及时清沟排水,做到能排能灌无渍水,粘重田块要适时松土。
对于缺钾田块,可以亩施草木灰100千克或硫酸钾10-15千克,增强植株抗性。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营养不良:蚕豆“面黄肌瘦”的根源
蚕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如果营养跟不上,或者营养不均衡,它就会“面黄肌瘦”。
缺素症是常见问题。比如蚕豆花荚期对磷、钾肥需求较大,如果缺乏这些元素,就会影响植株生长。
缺钾的田块,植株生长弱,易感病。
施肥不当也会引起问题。如果氮肥施用过多,而磷钾肥不足,容易导致植株徒长而抗病能力下降。
生理失衡也是原因之一。蚕豆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阶段,如果土壤肥力差且磷钾肥严重不足,植株会通过减少花、荚总数来保证营养生长。
防治要点:科学追肥很重要,可以根据底肥用量、植株长势与结荚情况,根施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硼砂。
重视根外追肥,在苗期和初花期叶面喷施“0.2%硼砂+0.1%钼酸铵”混合液,结荚期喷施“0.2%硼砂+0.1%钼酸铵+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综合管理,让蚕豆苗茁壮成长
除了针对上述三个原因进行处理外,还有一些综合管理措施也能帮助蚕豆苗恢复健康:
轮作倒茬是个好办法,避免连作,与非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能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积累。
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措施,像“临蚕5号”、“凤豆6号”等品种都有较强的抗病性。
及时清除病株,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销毁,防止病害扩散。
对于发病的植株,要对病窝撒石灰消毒。
整枝打顶也能帮助植株恢复,在开花结荚后期有效花序达10层时将茎枝顶心摘除,可以控高防旺,避免后期倒伏。
当然,打顶也要注意方法,“打晴不打阴,打卷不打展,打实不打空,打蕾不打花”,这样才能利于伤口愈合。
记住,蚕豆苗发黄不要慌,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只要细心观察,科学管理,很快就能让你的蚕豆苗重新焕发生机,茁壮成长!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