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事,特拉维斯・凯尔西跟JanaPartners这些投资者一起,买了六旗乐园差不多9%的股份。
特拉维斯・凯尔西联合JanaPartners收购六旗乐园股份:名人资本与企业变革的双向博弈
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事,特拉维斯・凯尔西跟JanaPartners这些投资者一起,买了六旗乐园差不多9%的股份。
这笔钱不算少,总价值得有2亿美元,现在他们成了能推动六旗变一变的股东了。
这事是怎么曝光的呢?JanaPartners的管理合伙人斯科特・奥斯特菲尔德,在纽约一个叫“13DMonitorActive-Passive”的投资峰会上说的。
他不光说了持仓情况,连后续的投资策略也提了一嘴。
这种投资峰会本来挺专业的,突然冒出个体育明星的名字,还挺让人意外的。
消息一出来,六旗的股价马上有了反应。
公布消息的第二天,也就是周二,股价一下涨了不少,差不多18%,公司市值也跟着涨到了26亿美元。
但别光看这一天的涨幅,今年以来六旗的股价可不太行,跌了快一半了。
本来想单纯归因于运气差,后来发现不是,主要是天气不给力,加上来玩的游客变少了,生意自然就不好做。
六旗这两年的日子是真不好过。
我查了下它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营收比去年同期降了12%,净利润亏得更多,一下扩大到1.2亿美元。
而且公司欠的钱也不少,到今年6月的时候,总负债已经有38亿美元了,资产负债率超过65%,比行业平均的50%高出一大截。
如此看来,凯尔西和Jana这2亿美元,对六旗来说更像是“救命钱”。
为啥游客会变少呢?除了大环境里大家消费没那么积极,极端天气也是个大问题。
美国国家气象局有数据,2025年夏天中南部的极端高温天数,比往年多了23天。
你想啊,那么热的天,谁还愿意在户外的乐园里晒着?六旗在德克萨斯、佛罗里达那些地方的乐园,每天来的游客都少了15%到20%。
很显然,天气这个因素,是六旗自己没法控制的。
Jana这边也没闲着,他们早就看出六旗的问题了,还提出了五个要改进的方向。
比如把营销做得好一点,让游客体验更舒服,更新一下技术系统,换一拨管理层,甚至还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把公司卖掉一部分。
这些方向看着都挺实在,毕竟现在的六旗,确实需要从里到外调整一下。
凯尔西能参与进来,其实也不是偶然。
他本身就是个主题公园的“超级粉丝”,小时候在俄亥俄州长大,经常去雪松点那种乐园玩。
他还在自己的播客里聊过好多次过山车,说有多喜欢。
这次投资后,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发了自己童年去雪松点的视频,顺便把投资的事也说了。
这种“粉丝变股东”的戏码,还挺能拉近距离的,至少乐园的老粉丝会觉得亲切。
更关键的是,凯尔西现在的热度不低。
他跟泰勒・斯威夫特的恋情是2023年曝光的,今年8月还宣布了订婚。
这俩人的话题量可太吓人了,社交媒体上的累计曝光量超过50亿次,凯尔西自己的社交账号粉丝也涨了不少,2024年一下多了300万,现在有1200万了。
毫无疑问,这种流量对六旗的营销来说,是天大的助力。
比如雪松点乐园最近出了“凯尔西主题过山车周边”,上线一周就卖了10万件,这要是换以前,估计很难有这销量。
其实JanaPartners早就玩过“名人+投资”这一套了,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之前他们跟退役篮球明星韦德、前棒球运动员沙巴希亚合作过,一起投资了Freshpet;还邀请奥尼尔加入了棒约翰的董事会。
这些案例的效果都还不错,不是瞎折腾。
比如奥尼尔加入棒约翰之后,推动品牌出了“家庭套餐”,还结合自己的形象做营销。
结果2022年那一年,棒约翰同一家店的销售额就涨了11%,股价也跟着涨了25%。
还有韦德,2023年参与Freshpet投资后,借着自己“健康生活”的形象,帮品牌推广高端宠物食品,市场份额一下多了3个百分点。
如此看来,Jana找名人合作,不是看名气大就行,而是真的能把名人的影响力转化成实际收益。
这次投资六旗,Jana还拉来了两个厉害人物:前GapCEO格伦・莫非和Reddit董事会主席戴夫・哈比格。
这俩人大概率会成为六旗的董事会候选人。
格伦・莫非之前帮Gap做过数字化转型,戴夫・哈比格特别懂用户运营,这俩技能刚好是现在的六旗需要的。
毕竟六旗之前在营销和技术上都挺弱的,这俩人说不定能补上这些短板。
六旗现在的管理层也在变动。
今年8月的时候,公司宣布CEO理查德・齐默尔曼年底要离职,已经开始找新CEO了。
而且在这之前,执行主席和独立董事也说年底要卸任,等于管理层要“大换血”。
本来想觉得这种换血太冒险,但后来发现,六旗现在的情况,不换一拨人可能真的没转机。
老团队没解决的游客流失、负债高的问题,新团队说不定能拿出新办法。
除了Jana和凯尔西,还有其他激进投资者也盯上了六旗。
比如Sachem资本管理公司,已经让自己的执行官进了六旗的董事会;Land&Buildings更直接,一直推着六旗把旗下的地产卖掉或者分拆出来,成立房地产投资信托,也就是常说的REIT。
Land&Buildings这么做也不是没先例,之前他们就推动过西蒙地产分拆购物中心资产成立REIT,分拆后西蒙地产的股价一年涨了18%。
而且现在主题公园行业也流行“轻资产运营”,比如迪士尼2023年就把亚洲部分乐园的地产分拆了,拿到的钱用来开发IP。
搞不清这些投资者是真的想帮六旗变好,还是只想赚笔快钱,但不管怎么说,分拆地产能回笼资金,对六旗还掉一部分负债,总是有帮助的。
六旗本身其实是个老牌子了,1961年就成立了,总部在德克萨斯州的阿灵顿,在美国和墨西哥有20多个主题公园,最有名的就是大型过山车和家庭娱乐设施。
但这几年确实不行了,游客增长慢,极端天气老捣乱,还有一堆负债,经营压力特别大。
这次凯尔西和Jana的收购,算是“名人流量+专业投资机构+激进股东”一起发力,想把六旗从困境里拉出来。
短期来看,凯尔西的流量能帮六旗多吸引点游客,Jana的经验能优化运营,可能会有点效果。
但长期的话,就不好说了。
新管理层能不能磨合好,投入的资金能不能用在刀刃上,这些都是问题。
六旗要想真的翻身,不是靠短期热度就行的,还得踏踏实实地解决运营和负债的根本问题。
而且“名人效应”这东西,热度也可能会退。
现在大家因为凯尔西和泰勒的关系关注六旗,但过段时间,新鲜劲过了,游客会不会又变少?这都是六旗新管理层需要考虑的。
总的来说,这次收购给了六旗一个转机,但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把转机变成真正的好成绩,还得看后续的操作。
毕竟主题公园这行,最终还是得靠好的体验和稳定的运营留住游客,光靠名人热度,怕是走不长远。
来源:木鱼脑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