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日的兰州市永登县,村社路口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的宣传彩页传递着安心,网格员的脚步穿梭在街巷田间,“民情地图”屏幕上的诉求正被逐条标注……循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引,永登县以“情、法、理、德、利”为五把“解结钥匙”,从叔嫂争地的“烦心事”,到合同纠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稿件《甘肃永登县:五维融合解千结》,现予以转载。
秋日的兰州市永登县,村社路口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的宣传彩页传递着安心,网格员的脚步穿梭在街巷田间,“民情地图”屏幕上的诉求正被逐条标注……循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引,永登县以“情、法、理、德、利”为五把“解结钥匙”,从叔嫂争地的“烦心事”,到合同纠纷的“难心事”,再到邻里赔偿的“闹心事”,让矛盾化解有温度、法律底线有硬度、事实依据有准度、道德引领有高度、利益平衡有力度。截至2025年三季度,全县72个城市社区网格,1286个农村网格实体沉入、全科运转,村级调解小组党员牵头率100%,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率达99.7%,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从2022年的 89% 跃升至95.3%,在玫乡大地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常态。
以“情”暖人心:
共情破冰解心结
基层矛盾多藏着“情绪疙瘩”,永登县干部先当“暖心人”,再做“解结人”,用共情拆“心墙”、以服务暖民心。2025年5月,井滩村村民火兴财家房屋因邻居郁生财家自来水管破裂漏水塌陷,但维修补偿费用迟迟达不成一致。调解干部没有简单地“追责定损”,而是上门先帮忙收拾家具:“有问题咱一起想法子”,随后,让村里的老泥瓦匠测算维修费用并邀请郁生财搭把手修补。看着双方忙碌的身影,趁热打铁开展调解,“钱能赔,情难补,互相让一步才是长久之计。”火兴财主动说 “赔偿少点也没事”,郁生财也坦言 “之前态度太急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一场可能伤和气的纠纷,化作了邻里互助的温情。
这份“暖”有规矩支撑:永登县坚持平安靠平时、目标靠措施、共享靠共建,依托“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聚焦党心引领、初心作为、耐心调解、暖心服务,通过建立“网格员共情沟通培训机制”,全年开展培训28场、覆盖网格员1300余人,让“先倾听、再共情、后解结” 成为工作常态;同步发放“网格管理服务明白卡”3万余张,办结群众诉求2383个,实现“遇事有处找、诉求有人应”。城关镇北街独居老人刘发旺的感慨道出民心:“网格不是墙上的图,是织在心里的服务网,不管是换灯泡还是调矛盾,网格员都能帮上忙。”
2025年以来,全县网格员结合“进万家、访民情、化矛盾、优服务”活动,前置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570件,处置供暖隐患、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3100余件,用“零距离”服务拉近干群距离,让“情”成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以“法”定准星:
依法办事守底线
“既讲法律条款,又顾实际情况,这样的调解咱心服口服。”说起去年大棚租赁合同纠纷的化解,永登县邦鑫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依法解纷的公信力。2024 年8月,农场与甘肃君立轩商贸有限公司因大棚租赁合同起争议,承租方以“经营不善”为由拒付剩余租金。树屏镇驻村干部带着法律顾问第一时间上门,翻开合同逐条解读“您这边提前撤场,按约定要承担违约责任;但农场也得体谅经营难处,分期收租能减少双方损失。”最终“30日内撤场、租金分两期结清”的方案,让这起商业纠纷妥善化解。
针对偏远乡镇“取证难、解纷慢”的痛点,七山乡建立“留言即接、接案即核、核后即调”机制。2025年10月,冶先生因光伏项目欠薪求助,项目方以“效率不达标”拒付报酬,且双方仅有口头协议。乡综治中心立即启动“法律顾问前置”机制,司法所工作人员梳理相关条款,联合项目主管部门核实施工日志、走访工友,证实冶先生“按要求完成作业”,最终帮其追回2.1万元欠薪。“法官盯着钱到账,心里比啥都踏实。” 冶先生的话,是群众对法治保障的认可。
近年来,永登县积极构建“法律顾问前置+专业力量介入+法律宣传跟进”的法治保障机制,实现 “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全覆盖,驻村民警、法律顾问每月驻村服务不少于2天,既解纠纷也普法律。孵化“枫治玫乡”“执锐玫行”等法治矩阵,全年化解合同、侵权类纠纷 118 起,出具法律意见书63份,初信初访中35%的信访事项因“法律边界明确”当场化解,群众法治意识显著提升。
以“理”明是非:
摸实底数不盲断
“法律定了框,还得把“实情”摸准。调解矛盾纠纷不是“凭感觉”的调解,而是揣着本子、踩着泥土,到现场、到家里,把情况摸透了再说话。”这是永登县银发调解员吴晓珺在网格员培训课上常说的话。河桥镇的“实地沟通”则成为这个宝贵经验的鲜明注脚。今年8月,河桥镇辖区饭店老板朱成才想垫高门口道路方便顾客,邻居张生军担忧雨水倒灌危及房屋,双方已发生言语冲突。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小魏摒弃“坐堂调解”,带着卷尺直奔现场,测量道路高度、查看房屋地基,确认“垫高确有漏水风险”后,分别与两人“背靠背”聊家常:“朱老板,顾客方便了是好事,可邻居房子淹了,你心里也不安生”“张大哥,路修好了你出门也便利,咱一起想个两全法”。最终提出 “修建斜坡走道、保持原路面高度”的方案,双方当场握手言和。
“理”的背后,是“一线工作法”的坚持。永登县综治中心主任陈红然同志介绍,永登县将“摸实情”作为矛盾化解的前置环节,通过“争议现场必到、当事人家中必到、知情群众必到” 的“三必到”机制,厘清纠纷背后的历史脉络与现实诉求。2023 年以来,全县攻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56件,其中10 年以上积案7件、5至10年积案12件,矛盾纠纷平均化解时长同比缩短47%。
以“德”聚人心:
多元共治促和谐
基层治理的主角,始终是群众。河西村村民杨晓文,因成功调解2起邻里纠纷,主动报名加入乡贤团,今年已参与调解4次,他说:“都是乡里乡亲,咱说的话大家听得进,能帮着解心结,比啥都高兴。”在郭家墩村土地流转纠纷中,村民龙宝海提出“流转土地优先雇佣本村人”的建议,被纳入调解方案,最终带动12户村民在有机蔬菜大棚务工,月均收入3200元,“自己提的建议能落地,感觉咱也是治理的一分子”。富强堡村的“巾帼服务队”更贴心,谁家婆媳闹别扭、妈妈跟娃沟通不畅,大姐们便上门拉家常,事儿就慢慢顺了。今年以来,光巾帼服务队就帮着解决了19起家庭矛盾,没让小别扭变成大疙瘩。
永登县因地制宜培育德治力量,红城镇“五老调解室”用 “三尺巷”故事化解宅基地纠纷,城关镇新城区社区设立“小蜜蜂驿站”借助新业态群体流动优势排查纠纷隐患,武胜驿村“阿訇调解室”以“孝亲敬老、邻里和睦”传统美德解纷,贴合民族文化的方式让调解更易被接受。据永登县综治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组建“五老调解室”“巾帼服务队”等特色德治队伍12支,开展道德评议、家风宣讲56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发生率同比下降18%,德治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以“利”惠民生:
共赢惠众得点赞
“不仅拿回了该得的地,还没伤感情,这次调解攒劲得很。”龙泉寺镇河西村华秀兰看着土地确权变更手续,满脸欣慰。此前,华某与王某因土地面积差异争执半年,在摸清“王某因赡养老人迁户补地、华某家人口未减致面积失衡”的实情后,调解员引导双方聚焦“利益平衡”:“华大姐,你担心人口多土地少;王大哥,你照顾老人的付出也该认可”最终,王某同意在土地二轮延包时将0.93亩土地变更至华某名下,两家共担赡养责任。协议签订后,镇综治中心再次上门回访,见叔嫂俩能一起下地干活,才算真正放了心。
矛盾化解的最终落点,是让群众得实惠。永登县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当事人从“争对错”转向“找共识”,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利”的平衡,更体现在民生细节里。郭家墩村通过“拉家常”议事会,梳理出“灌溉用水按地块分时段”的共识,解决了旱季抢水矛盾。七山乡苏家峡村村民通过“小兰帮办”小程序建议光伏项目务工签订书面协议,县乡综治中心联合司法单位制作完善“简易劳务协议模板”,发放给项目方和务工人员,此后同类纠纷下降48%。
2025年,永登县靠“找共赢”的方式,全县重复信访同比下降 25.64%。从“情”的共情破冰,到“法”的底线兜底,从“理”的事实明辨,到“德”的共识凝聚,再到“利”的共赢落地,永登县“情法理德利”五维融合的实践,不仅解开了百姓的“千千结”,更探索出一条贴合中西部农村实际的基层矛盾化解路径,让治理既有“法度”又有“温度”,既解“燃眉急”又固“长久安”。
来源 | 人民日报客户端
来源:兰州政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