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就是得让农民兄弟“摸着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01:27 2

摘要:了一辈子交道的人。这些年,我经历了太多的事,看过不少地方,也听过不少政策。国家的大方向是好的,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得震天响,什么“科技进村”、“电商直播”,听着是让人热血沸腾。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个跟土地打

了一辈子交道的人。这些年,我经历了太多的事,看过不少地方,也听过不少政策。国家的大方向是好的,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得震天响,什么“科技进村”、“电商直播”,听着是让人热血沸腾。

可一回到咱山沟沟和自家的田间地头,很多乡亲还是一脸愁容。为啥?因为那些“高科技”、“新模式”,就像天上的星星,看着亮,够不着。政策文件上的字,咱认不全;手机里的APP,咱点不明白。咱村子留下来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要么出去了,要么文化水平不高,想学新东西,真比登天还难。

咱农民的要求,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第一,腰包要鼓。 这是硬道理。地里种出的东西,能卖上个好价钱,别再让“丰产不丰收”的悲剧重演。

第二,负担要轻。 生病了不怕,孩子上学不愁,别让一场大病、一次学费就压垮一个家。

第三,日子要稳。 不用天天提心吊胆,怕天灾,怕市场波动,心里有个底,睡得踏实。

可现实是啥?咱辛辛苦苦种出的好东西,烂在地里,卖不出去。为啥?物流是最大的“拦路虎”! 村里离快递点十几公里,咱又没个像样的车,来回一趟,油钱、时间成本都算进去,那点利润早折腾没了。东西出不去,钱就进不来,获得感、幸福感从何谈起?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伙儿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也是我这辈子总结的几个“土办法”,希望能给大伙儿一点启发。

一、别单打独斗,“抱团取暖”才能闯市场

一个人是条虫,一群人是条龙。咱农民最淳朴,但也最容易各扫门前雪。现在这个时代,单打独斗真的不行了。

怎么办?

成立“合作社”,但得是“真”合作社。 不是挂个牌子,而是真正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你家种玉米,他家种红薯,我家养鸡,咱统一起来。谁来负责联系销路?谁来负责打包?谁来负责拉到镇上的快递点?分工明确,利益共享。哪怕一开始规模小,但只要心齐,就能把事情干成。

培养咱自己的“经纪人”。 村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脑子活、腿脚勤快、会说会道的年轻人。咱得支持他,让他专门跑市场、谈价格。他赚了钱,大家也跟着沾光。这比咱各自守着地头,等着小贩来压价,强一百倍!

二、物流是“死穴”,咱就得“凿山开路”

物流难,是咱农民最大的痛。抱怨没用,等不来,咱就得自己想办法。

怎么办?

“拼车”模式,用起来! 咱村不是就你一家要发货。统计一下,今天东家三箱,西家五箱,凑够一车,找个有车的乡亲,或者包个小货车,统一拉到镇上的物流点。费用平摊,成本一下子就下来了。

跟村干部“磨一磨”。 把咱的困难,实实在在地跟村干部反映。能不能在村里设一个“快递代收点”?哪怕只是个小卖部,跟快递公司谈好,给点代收费,既方便了大家,小卖部也能多份收入。这事儿,村干部得牵头去跑、去争取!

产品“减重”增值。 咱卖东西,别总卖“原料”。一斤红薯卖几块钱,但做成红薯干、红薯粉条,是不是就值钱了?而且干货重量轻,体积小,运费也跟着降。这就需要学点简单的加工技术,村里可以请个师傅来教教,大家凑点学费,这钱花得值!

三、科技是“外星语

”,咱就得“翻译”成“农家话”

手机直播、短视频,听着玄乎,其实就是“吆喝”。以前咱在集市上吆喝,现在咱在手机上吆喝,道理是一样的。

怎么办?

“小老师”就在身边。 村里那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玩手机比谁都溜。咱可以拜他们为师,教咱怎么开直播,怎么拍视频。咱可以拿一篮子鸡蛋、一筐蔬菜作为“学费”,互惠互利。年轻人有成就感,咱也学到了本事。

内容要“土”,要“真”。 别学那些网红,化大浓妆,说普通话。咱就穿咱的旧衣服,用咱的方言,实实在在地展示咱的庄稼是怎么种的,鸡是怎么养的。城里人就喜欢看这个“真”字!你越是土得掉渣,他们越是觉得你靠谱。

从“小处”着手。 别一开始就想卖成千上万。先在朋友圈、村里的群里卖卖试试。今天卖十个土鸡蛋,明天卖两斤自家晒的干菜。有了信誉,有了回头客,生意自然就做起来了。

四、日子要“稳”,得靠自己“攒家底”

国家政策是保障,但咱自己也得有未雨绸缪的意识。

怎么办?

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种地的同时,能不能养几只鸡鸭?能不能利用房前屋后种点果树?能不能农闲时做点手工?多种经营,东方不亮西方亮,抗风险能力就强了。

健康是最大的本钱。 再忙再累,也要注意身体。新农合一定要交,这是咱最基本的保障。平时多锻炼,少生病,就是给家里省钱、赚钱。

教育是最大的希望。 再苦不能苦孩子。哪怕咱自己文化不高,也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多读点书。他们有了知识,将来就能用更高级的办法帮咱改变命运,这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老乡们,说了这么多,核心就一句话:幸福不是等来的,是干出来的。

国家的大船已经为咱指明了方向,但咱自己的小船,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划。别怕困难,别怕麻烦。咱农民的骨子里,就刻着“坚韧”二字。

从今天起,多跟邻居聊聊天,看看能不能“抱个团”;多跟年轻人学学,看看能不能“玩转”手机;多跟村干部反映反映,看看能不能把“快递点”请进村。

当咱的农产品,能顺顺当当地走出大山,换成一张张钞票;当咱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起来;当咱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时——那,就是咱最想要的乡村振兴,那,就是咱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加油,我的乡亲们!好日子,就在前头等着咱呢!

来源: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