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二十年冬天,昆明城的战事终于结束。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随吴世璠在五华山宫殿自尽而落幕。清军开始清理街道上的碎砖破瓦,押送一批批俘虏出城。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清朝前后调集了四十万军队,最终收复了西南地区。
康熙二十年冬天,昆明城的战事终于结束。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随吴世璠在五华山宫殿自尽而落幕。清军开始清理街道上的碎砖破瓦,押送一批批俘虏出城。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清朝前后调集了四十万军队,最终收复了西南地区。
此时,云贵总督蔡毓荣站在平西王府的废墟上,心中既轻松又警惕。这位汉军正白旗的将领刚被康熙皇帝嘉奖为“平定云南头功”。清点缴获物品时,他特别留意到吴三桂亲属的名册。此时副将马宁押来一名少女。她虽然穿着粗布衣服,言谈举止却仍有贵族模样。经审讯,她是吴三桂大儿子吴应熊的庶女吴月。
蔡毓荣屏退左右,独自在大厅中踱步。窗外飘来的火药味提醒他,战事虽已结束,官场的风浪却未停歇。思虑再三,他决定把吴月的身份伪造成“广西桂林平民”。
此后半个月,蔡毓荣周密安排每个环节。为保密,他特意在深夜用一顶青色小轿把吴月接进总督府,安置在最里侧的院落。此事仅三名贴身仆人知晓。他还专门购置市面上的现成婚书,把吴月的婚期提前写到攻城前七天。
蔡毓荣在云南的这一番操作,未料京城已有人注意他。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正在紫禁城值班房查阅密报。作为康熙的表哥,他在各地都安插了眼线。得知蔡毓荣私藏罪臣之女,他立即派人核实。为获取确凿证据,佟国维还动用户部档案司的关系,调取了新造户籍的备份资料。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佟国维认为时机成熟。他特意选在乾清宫西暖阁汇报边务时提及此事。佟国维先呈上西南垦荒的计划,待康熙阅览完毕,才似不经意地补充:“听说蔡毓荣新纳一妾,据说颇有文采。”康熙正用朱笔批奏折,头也不抬地反问:“武将纳妾有何奇怪?”佟国维上前两步,压低声音说:“可这女子是叛臣吴三桂的孙女。”康熙的朱笔在奏折上划出重重一道。他放下笔,紧盯着佟国维问:“此事可真?”
随后刑部尚书勒德洪奉命查办此案。查阅云南送来的缴获清单时,他发现多处被修改。调查人员还查出蔡毓荣私藏了应上交的三十多箱珠宝。更关键的是,核对户籍时发现,为吴月伪造的文书上有一处明显破绽,所用印章规格不符合广西官府规定。
这些证据在康熙二十一年五月整理成册,呈报皇帝。刑部依《大清律例》拟判蔡毓荣斩首。康熙阅卷时,特意调阅蔡毓荣过往战功。经过三日斟酌,他最终批示:“念其旧日之功,免死革职,抄没家产,流放宁古塔。”
这一判决出乎众人意料。流放名单上,除蔡毓荣直系亲属四十余人外,还包括知情不报的幕僚、家丁等共一百二十三人。
这支流放队伍于康熙二十一年十月从北京出发。时值初冬,囚犯们戴着四十斤重枷艰难前行。至山海关时,有百姓认出蔡毓荣,指指点点。押解官兵为防意外,改为夜间赶路。抵达盛京时,已有三名年老体弱的仆役病死在途中。
北方寒风卷着沙土,打在囚犯单薄的衣衫上。蔡毓荣望着苍茫关外,想起当年攻下昆明时的风光,心中一阵凄凉。
宁古塔将军巴海按规接收这批流放人员。当地气候极寒,九月便下雪,直至次年四月方融。蔡毓荣一家被安置在城南的土坯房中,房屋四面透风,土炕冷硬如铁。流放首年冬天,蔡毓荣的次子就因冻伤感染去世。
按规定,流放者均需垦荒,每日开垦半亩荒地。蔡毓荣因年迈,被派到厨房帮工。
在严寒中,他学会了劈柴、挑水这些从未做过的活计。昔日指挥千军万马的总督,如今在冰天雪地里为温饱奔波。一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巡视屯田时,认出正在劳作的蔡毓荣。这位将军昔日在西南曾与他数面之缘。
萨布素驻足询问屯田状况。蔡毓荣如实应答,指出当地农具不适宜冻土使用。几日后,将军派人传话,命蔡毓荣协助改进农具。
蔡毓荣依据在西南所见农具样式,绘制了几种改良犁铧图样。他还建议在田边挖掘排水沟,防止春融积水。这些方法使当年收成提高两成。萨布素颇为满意,特准蔡毓荣每月少劳五日。但这并未改变他流放犯的身份,仍需按时向官府报到。
就在蔡毓荣逐渐适应流放生活时,吴月被押送至京城。经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司会审,维持死刑原判。行刑当日,狱卒照例送来断头饭。吴月未动筷箸,只将头发重新梳理整齐。监斩官宣读判决后,便在狱中执行绞刑。
消息传至宁古塔,已是第二年年春天。蔡毓荣正在田间播种,闻讯后怔愣许久,而后继续弯腰点种。那天他一直劳作到天色全黑,比平日多干了两个时辰。
流放生活的艰苦超乎想象。到宁古塔的第三年,蔡毓荣妻子冯氏一病不起。当地缺医少药,她没有能熬过那个冬天。次年开春,二儿子凿冰取水时失足落河,救起后感染风寒,十日内便去世。
蔡毓荣在坟前坐了一夜,次日照常出工。接连打击使他愈发沉默,但求生的本能支撑他继续劳作。
康熙四十三年,为庆贺皇帝五十寿辰,朝廷颁诏大赦天下。赦令传至宁古塔时,蔡毓荣正在田里指导年轻人堆肥。闻讯,他放下农具,缓缓直起身。此时七十五岁的他,已在边塞苦寒之地度过二十二个春秋。
蔡毓荣在办理回乡文书时,宁古塔副都统派遣两名兵丁护送。临行前,蔡毓荣来到妻儿墓前告别。简单行囊中,只带着这些年来记录的屯田笔记。返乡路途较来时更为缓慢,每至驿站皆需歇息两日。
回到江西南昌后,蔡毓荣发现祖宅早已易主。他在城西租下两间陋室安身。旧日友人无一来访,亲戚也都避而不见。唯有女儿蔡婉常携外孙前来照料。她每次来都带些米粮,帮忙收拾屋子。
蔡婉记得父亲最后一年的光景。他常独坐院中,望向西南出神。有时她会听见父亲低吟年少时所作诗句,待她走近便戛然而止。那年冬天格外寒冷,蔡毓荣染上风寒。他拒绝延医诊治,只说时候到了。
康熙四十五年冬,蔡毓荣在租住的小屋中离世。女儿蔡婉整理遗物时,发现他亲笔所书“赤手屠鲸千载事,白头栖佛一生心”。这十四字后来收录于地方志中,成为这位平定藩乱功臣一生起伏的见证。
来源:虎妞的妈妈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