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年头,给年轻人的婚恋指南都进化到这地步了?听着跟古代大户人家传授什么治家秘籍似的,神神秘秘,还带着一股子陈年木头的味道。我寻思着,这21世纪都过去快四分之一了,怎么还有人琢磨着在自己家里修“暗门”呢?
哥们儿,我跟你说,今天刷手机,看到一篇奇文,差点没把我早饭给笑喷出来。
标题起得那叫一个语重心长:《告诫儿子:无论媳妇好坏,都要留好这“两道门”》。
哎哟喂,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年头,给年轻人的婚恋指南都进化到这地步了?听着跟古代大户人家传授什么治家秘籍似的,神神秘秘,还带着一股子陈年木头的味道。我寻思着,这21世纪都过去快四分之一了,怎么还有人琢磨着在自己家里修“暗门”呢?
这文章讲的两道门,一个叫“尊重”,一个叫“独立”。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伟光正?特别有道理?
你品,你细品。
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把两句大白话,包装成了玄学。什么叫尊重的门?不就是在外面给老婆留面子,别跟个怨妇似的到处跟自己爹妈吐槽两口子的破事儿。这需要当成传家宝一样“告诫”吗?这不应该是成年人的出厂设置吗?你娶个媳妇回家,是当合伙人,不是当阶级敌人,天天防着、备着,还得给自己留个“尊重”的后门,方便随时撤退保持体面?
这逻辑本身就很扯淡。
真正的尊重,压根就不是一道“门”。它不是一个你想开就开、想关就关的选项。它应该是你家房子的地基。地基要是没了,你留一万道门有啥用?那不叫家,那叫危房,风一吹就散架了。
更有意思的是那个第二道门,“独立的门”。
文章说,男人要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爱好,别跟老婆腻歪在一起。这话说得……乍一听,滴水不漏。谁还没点自己的空间需求了?可你再咂摸咂摸那个味儿,尤其配上“无论媳妇好坏”这个大前提,这味儿就全变了。
这哪是追求独立人格啊?
这分明是在教唆人给自己建一个“情感避难所”。
啥意思?就是你这婚姻的主战场,我先不投入全部兵力。我得在后方留个预备队,建个兵工厂,万一前线打输了,老婆“不好”了,我能立马缩回自己的“独立”小天地里,舔舔伤口,假装自己没输。
这不叫独立,这叫鸡贼。
这就像俩人合伙开公司,签合同的时候,其中一个哥们儿背地里已经在给自己找下家了,还美其名曰“保持职场竞争力”。你觉得你那个合伙人知道了会怎么想?他会不会觉得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公司共存亡?
婚姻这东西,你要是打一开始就想着给自己留后路,那这条路,你早晚会走。
人性就是这么个玩意儿。
你给自己挖了个坑,告诉自己这是“安全出口”,那你一遇到点风吹草动,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去修墙补漏,而是撒丫子往那个出口跑。
这篇原文让我觉得最别扭的地方,就是它通篇都在用一种过来人的、充满“智慧”的口吻,去包装一种极其消极、防御性的婚姻观。它把夫妻关系,预设成了一种潜在的对抗关系。你的“门”,防的是谁?不就是你那个睡在枕边的人吗?
它告诉你,要留“尊重的门”,潜台词是:你媳妇很可能让你没法尊重。
它告诉你,要留“独立的门”,潜台词是:你媳妇很可能让你失去自我。
你看,这整个逻辑的起点,就是对“媳妇”这个角色的不信任,甚至是敌意。这哪是在经营家庭?这简直是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低烈度的阵地战。双方都在自己的战壕里,修筑工事,储备弹药,名为“尊重”和“独立”,实为“自保”和“退路”。
我混迹网络这么多年,看了无数家庭狗血剧,发现一个规律。
越是算计的婚姻,死得越快。
那些天天把“我得有我自己的小金库”、“我不能让她管我太严”、“我得留个心眼儿”挂在嘴边的男人,婚姻生活往往一地鸡毛。为啥?因为他的所有精力,都没用在“我们”这个共同体上,而是用在了“我”这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场合作中不吃亏。
婚姻是什么?
要我说,婚姻就是你把唯一的救生圈,扔给另一个人。是俩人都从自己的船上跳下来,赌对方不会松手,然后一起拼命往一个叫“家”的岸上游。
你倒好,跳船的时候,背上还偷偷藏了个充气阀。
这不搞笑吗?
这种“留门”的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农业社会的生存哲学。在那个时代,家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婚姻很多时候是两个家族的联合。媳妇是“外人”,儿子才是“自己人”。所以当爹妈的,自然要“告诫”儿子,别让这个“外人”把咱们家的根给刨了。得留门,留后路,确保家族的资产和血脉,永远在“自己人”手里。
可现在是什么时代?
绝大多数年轻人结婚,图的是啥?不就是图个知冷知热,图个并肩作战,图个夜里醒来身边有个人,让你觉得不那么孤单吗?
我们追求的是亲密关系,是灵魂伴侣。
在这种关系里,你最大的底牌,恰恰是“不留底牌”。你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你敢于把自己的软肋完全交给对方。
当然,我不是说让人当傻子,恋爱脑上头,把所有身家性命都交出去。基本的财产界定、法律意识,那是现代公民的常识,跟“留门”不是一个概念。
“留门”是一种心态。
是一种“我随时准备着你不爱我了”的预备役心态。
你带着这种心态去生活,你的眼睛里就不是爱意,而是审视。你给对方的不是拥抱,而是带着安全距离的试探。你每天都在评估:今天的她,是“好媳妇”还是“坏媳妇”?我要不要把“门”再关紧一点?
这种日子过久了,人会疯的。
对方也不是傻子,你那点藏着掖着的心思,人家感受不到吗?一个家里,两个人,四颗心,其中两颗在想怎么联手,另外两颗在想怎么单飞。这日子还怎么过?最后保证是一拍两散,然后那个“留门”的人还会叹一口气:“你看,幸亏我留了一手吧。”
他永远不会明白,正是因为他留的那一手,才导致了最后的满盘皆输。
所以,真要给儿子什么忠告,别再扯什么“留两道门”了。
不如换个说法。
告诉他,结婚,是让你学会开“三扇窗”。
第一扇窗,叫“望远镜”。
别老盯着眼前的鸡毛蒜皮。今天你妈觉得你媳妇菜做咸了,明天你媳妇觉得你妈太唠叨。这些破事儿,你要是拿个放大镜看,能把天给看塌了。你得学会拿个望远镜,看看十年、二十年后的生活。你们俩是不是还想在一起?你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你们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晚年?想明白了这些,眼前这点屁事,那还叫事儿吗?
第二扇窗,叫“换位镜”。
别老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你觉得你妈不容易,那你媳妇背井离乡嫁给你,她就容易了?你觉得你上班累,那你媳妇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她就是闲着了?多从对方的镜子里照照自己,很多时候,你那点委屈和愤怒,自己看着都觉得可笑。
第三扇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窗”。
这扇窗不是让你防着媳妇,而是让你更好地给她输送养分。你得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追求,不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而是为了让这个家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你得有自己的爱好,有能聊得来的朋友,不是为了逃离家庭,而是为了在外面吸收了阳光和雨露,回来能更好地滋养家庭这棵大树。
这扇窗,是向外的,是开放的,是汲取能量的。
而那两道“门”,是向内的,是封闭的,是消耗能量的。
一个让你成为更好的“我们”,一个让你时时刻刻惦记着变回“我”。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说到底,婚姻这东西,真没什么秘籍。它靠的不是智商,也不是什么老祖宗的“智慧”。
它靠的是两样东西:善良和勇敢。
善良,让你不忍心去伤害那个选择你的人。
勇敢,让你在明知可能会受伤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奋不顾身地去爱。
与其教孩子怎么“留门”,不如教他怎么去爱人。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呗。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来源:萌宠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