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暴力与隐私泄露事件频发。近日,东昌区人民法院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庭走进东风小学,开展了一堂主题为“警惕‘开盒’陷阱”的网络安全普法课。通过真实案例、互动问答和情景还原,用生动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会保护隐私、远离网络暴力。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暴力与隐私泄露事件频发。近日,东昌区人民法院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庭走进东风小学,开展了一堂主题为“警惕‘开盒’陷阱”的网络安全普法课。通过真实案例、互动问答和情景还原,用生动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会保护隐私、远离网络暴力。
01
警惕“开盒”陷阱
课堂伊始,书记员以“是否听说过‘开盒挂人’”的提问引发学生兴趣,随后通过一则真实新闻案例——“网络安全博士带头‘开盒挂人’获刑,3000多人信息被曝光”,向同学们详细解释了“开盒”的含义:即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搜集个人隐私并在网络上公开,进而引发网络暴力的违法行为。
在分析环节,课堂播放了一段还原“开盒”全过程的短视频,展示了从粉丝间的争吵、境外建群曝光隐私,到恶意造谣、现实跟踪骚扰,最终实施者被法律惩处的完整链条。同学们在讨论中提炼出五个关键词:争吵—买信息—曝光—骚扰—犯罪,对网络犯罪形成了初步认知。通过引导讨论,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开盒”对各方的危害:受害者会遭受心理创伤,生活被严重干扰;受害者的身边人会被牵连,个人信息曝光,甚至遭遇现实骚扰;加害者不仅会留下犯罪记录,还会影响未来就业。若此类行为泛滥,将导致公众对网络环境失去信任,不敢表达意见,破坏社会信任基础。
02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在“法律知识大闯关”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答题,从隐私权、肖像权,到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寻衅滋事罪等法律知识点,在轻松氛围中掌握了相关法律常识,学习到不触碰权利红线,不忽视法律后果,不做网暴帮凶的“三个不”原则,同时提醒大家,即使是未成年人,16岁以上也需承担刑事责任,不满16周岁的应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同学们纷纷认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随便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发布不实信息。
03
谨记行动指南
活动最后,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制定了三条实用的行动指南:防被“开盒”——严控个人信息暴露,强化账号隐私设置;不做帮凶——不转发、不扩散他人隐私,主动举报不良内容;应对“开盒”——及时保存证据,联系平台和警方或者提起民事诉讼。
东风小学校长表示,这堂普法课让孩子们有参与感、记得住,还能回家与父母分享,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网络安全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守护,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东昌法院将进一步推进“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持续为青少年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位孩子的网络世界。
来源:东昌区人民法院
来源:文汇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