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努力应对美国严苛技术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寒武纪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交出了一份震惊市场的季度财报。这份报告被视为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表明华盛顿的制裁正在催生出一个强大的、由国家力量推动的国产替代市场。
信息来源:https://fortune.com/2025/10/24/cambricon-china-nvidia-revenue-stock-frenzy-ceo-chen-tianshi-worlds-richest-people/
Fortune24日报道,在中国努力应对美国严苛技术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寒武纪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交出了一份震惊市场的季度财报。这份报告被视为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表明华盛顿的制裁正在催生出一个强大的、由国家力量推动的国产替代市场。
这家在散户投资者中被誉为“中国英伟达”的公司,上周公布了其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季度营收实现了14倍的惊人同比增长。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公司实现了1332%的利润逆转,录得净利润7960万美元(约合5.6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2720万美元(约合1.94亿元人民币)。
这一爆炸性增长并非源于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竞争胜利,而是地缘政治冲突下的直接产物。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热潮中,由国家主导的“去英伟达化”运动所释放出的巨大商业能量。然而,在这场由制裁引发的盛宴之下,寒武纪自身也正面临着来自同一制裁的严峻挑战:严重的产能限制和技术瓶颈。
寒武纪的命运转折点始于2022年。自那时起,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向中国出口一系列先进的人工智能(AI)芯片,包括英伟达(Nvidia)用于训练大语言模型的 A100、H100 和 H200 GPU。这些芯片是驱动中国蓬勃发展的AI产业的绝对主力。
尽管英伟达后续获准向中国市场销售“降级版”的 H20 芯片,但北京方面迅速以数据安全为由,建议国内科技巨头减少对英伟达产品的依赖。这一系列事件在中国的AI算力市场中制造了一个巨大的“英伟达真空”。
正如彭博社分析师所指出的,寒武纪最近的财务成功是“迄今为止最明显的迹象之一”,表明中国芯片制造商正在从这场国家主导的替代运动中直接受益。寒武纪的核心客户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在无法获得美国最先进芯片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别无选择,只能转向国内供应商,如寒武纪和华为,来满足其对AI算力的庞大需求。
寒武纪的财报数据清晰地表明,这种替代需求是真实且庞大的。在经历了长达七年的连续年度亏损后,寒武纪终于在2024年末实现了其历史上首次季度盈利。而仅仅几个月后,其202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就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这一戏剧性的财务逆转立即在资本市场引发了连锁反应。截至周三,寒武纪科技在上海科创板的股价飙升了15%,将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天石(Chen Tianshi)的净资产推高了约24亿美元。
根据彭博社和福布斯汇编的数据,这位年仅40岁的CEO目前的身价约为241亿美元,高于上周的217亿美元。这一跃升使他首次跻身全球百大富豪之列,暂居第94位。
陈天石的背景使他成为中国科技自立叙事中的典型代表。他与哥哥陈云霁(Chen Yunji)均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著名的“天才少年班”。在2016年创立寒武纪之前,兄弟二人均在中国科学院担任研究员。2020年7月,这家从中国科学院孵化出来的公司在上海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即飙升230%。
然而,上市后的辉煌并没有立即转化为利润。从2017年到2023年,寒武纪经历了漫长的“烧钱”阶段,连续七年报告年度亏损。如今的巨额利润,标志着该公司终于跨越了从学术研究到商业化生存的“死亡之谷”,而地缘政治的东风显然是最后一股、也是最关键的一股推力。
尽管寒武纪的季度财报堪称完美,但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即该公司本身也处于美国制裁之下——为其未来的增长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2022年12月,寒武纪科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Entity List)。这项制裁严格限制了该公司获取美国技术和使用先进制造工艺的能力。这意味着,寒武纪虽然从英伟达被禁中获益,但它自己也无法轻易获得生产其先进芯片所需的最尖端代工服务(例如台积电或三星的先进节点)。
这一限制直接导致了寒武s纪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生产限制和芯片良率低。
首先,在竞争层面,寒武纪远未达到“中国的英伟达”的体量。在中国的AI芯片领域,真正的领头羊是同样受到美国严厉制裁的华为。据分析师数据,华为去年的昇腾(Ascend)系列AI芯片出货量在30万至40万片之间。相比之下,寒武纪同期的出货量仅为1万片左右。
尽管分析师预测,寒武纪有潜力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交付8万片芯片,并在2026年实现翻番,但这仍然远远落后于华为。
更严峻的是产能瓶颈。分析师指出,鉴于芯片良率问题和生产限制,寒武纪目前的全年产能“可能甚至无法满足哪怕一个大客户的需求”。该公司已在今年8月就此向投资者发出了明确的风险警告。
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悖论:美国的技术封锁为寒武纪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但美国的实体清单制裁又同时扼杀了寒武纪满足这一机遇的能力。
因此,寒武纪的盈利奇迹,是在一种极度受限的状态下实现的。其7960万美元的季度利润虽然可观,但相比其国内客户(如阿里、腾讯)每年动辄数十亿美元的算力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对于陈天石和寒武纪来说,这份财报是一场关键的胜利,证明了其技术的可行性和市场的迫切需求。但从长远来看,这只是中国AI芯片国产化长征的第一步。寒武纪不仅要在国内市场与华为这样的巨头竞争,还必须在没有最先进制造工具的情况下,解决良率和产能的核心难题。这场胜利是地缘政治的产物,而未来的生存之战,仍将围绕地缘政治展开。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