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几年前,我在德国北方小镇写生,他特意来看我,并带我走进汉堡的艺术重镇。我们长谈、畅饮、畅想。回国后,他寄来文稿《文献的杂谈》,再之后,联系渐渐中断。那时我对樊晖的印象,如盲人摸象——只见其一鳞半爪,不知全貌。
十几年前,我在德国北方小镇写生,他特意来看我,并带我走进汉堡的艺术重镇。我们长谈、畅饮、畅想。回国后,他寄来文稿《文献的杂谈》,再之后,联系渐渐中断。那时我对樊晖的印象,如盲人摸象——只见其一鳞半爪,不知全貌。
直到近年,在日常闲聊的缝隙里,我才看见他隐匿的高光:他竟然拥有数百幅欧洲16至20世纪、横跨500年的版画收藏。
—— 《欧洲版画500年》 代序节选 刘春杰
这本书的灵魂人物,是樊晖。
他在中国版画界成名甚早,作品曾获国际、国内大奖。临近新千禧年,他赴日本研习浮世绘,随后又远赴德国汉堡美院,师从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学习电影艺术。
二十年来,樊晖走遍欧洲的画廊与艺术机构,寻访版画世家与私人藏家,建立起一套源头清晰、体系完整的收藏体系。
书中200余幅版画,是他甄选出的收藏精品。
这些作品横跨五个世纪,从文艺复兴巨匠的精湛铜版,到木口木刻里的市井风景;从浪漫主义时期光影交错的蚀刻,到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大胆实验。
欧洲版画500年:16—20世纪欧洲版画艺术脉象
樊晖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尺寸:250 × 285 × 73.8mm
定价:498 元
图像的“重生”,从宫廷走进生活
当一幅巨大的壁画无法离开宫廷,当一幅油画无法跨越大洋,16世纪的欧洲人找到了一种办法——请版画家将作品“重生”在纸上。
版画制作工坊
于是,在纽伦堡,一个铁匠花几枚硬币买到丢勒的木刻《犀牛》,把它钉在作坊的墙上,成为街坊邻居热议的“奇兽”。
在威尼斯的书肆里,印刷工将版画插入小型祈祷书,寄往北方修道院,让修士们第一次在纸页上看到细致的圣徒面容。
另一边的巴黎,年轻人买下一张风景版画贴在家中墙壁上,就像今天的人会买一张海报……
这种可复制的艺术,使图像脱离宫廷与教会的垄断,走入普通人的日常。从宗教图像到科学插图,从古典神话到市民肖像,版画推动了视觉文化的普及,也为近代欧洲大众文化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纸上,重现500年艺术史
500年后的今天,这些曾在集市、书页和家庭中流动的版画,又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眼前。
《欧洲版画500年:16—20世纪欧洲版画艺术脉象》收录了200余幅欧洲版画真迹摄影,让读者仿佛置身展厅,你能看到古罗马的辉煌、市民的日常、宗教与思想的冲突,甚至新大陆的奇珍异兽。
随书附赠3张藏书票
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循着欧洲艺术发展的脉络展开:
-
版画起源
呈现1767年法国木口木刻的开山之作,记录最早的技法与审美体系
-
城邦兴起
展示17世纪宫廷版画与建筑巨制,见证城市与权力的象征
-
版画传播
聚焦文艺复兴三杰,收录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原作的铜版刻制版画——《达·芬奇自画像》《创造亚当》《西斯廷圣母》皆在其中
-
考古版画
以丢勒为核心,展现铜版画技艺的高峰与思想的深度
-
意识觉醒
走入19世纪,印象派与现代主义的版画创新此起彼伏
-
文献版画
聚焦柏林的城市规划与社会景观,记录战争、政治与时代的变迁
凭着艺术家的直觉,学者的严谨以及收藏家的经验,樊晖的解读贯穿全书,让每一幅作品都讲述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多重故事。
整本书不仅是艺术史的画册,更是一部凝固人类视觉记忆的档案。
大开本,收藏级装帧
《欧洲版画500年》还是一部可以珍藏的“纸上美术馆”。
书中画作均溯源至纸本原稿,经高清影像精微捕捉,将古典版画的独特质感与笔触脉络完美再现。大开本设计,配以布面精装,让这本书成为可“对话”的存在。
翻开此书,不必机票,也无需时间机器,即可穿越五百年的欧洲艺术史。献给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
同时,主题展览也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亮相,诚邀你到场感受艺术的现场力量。
—— 同期展览 ——
极境至臻:欧洲版画原作展
2025年10月25日—2025年11月25日
上海图书馆东馆七楼(浦东新区迎春路300号)
—— 推荐图书 ——
欧洲版画500年:16—20世纪欧洲版画艺术脉象
樊晖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同期主题展览即将亮相上海图书馆东馆
2025年10月25日—11月25日
一部横跨五百年的西方艺术史
全书以浓缩形式呈现西方版画艺术史,从文艺复兴巨匠到近代大师的创作脉络尽收其中。200余幅欧洲版画真迹摄影,以纤毫毕现的呈现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纸上美术馆”。艺术家、版画学家樊晖匠心解读版画名作,注入学术深度与情感温度。
来源:广西师大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