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在广州长在广州,早习惯了珠江两岸的车水马龙,粤语的软糯绕耳,早茶桌上虾饺烧卖的精致滋味。总以为粤地风貌大抵相近,直到钻进粤北的群山里,在乐昌与南雄两座小城间转了一圈,才发觉同属广东,生活肌理却差着天地——一座是枕着江水的山城,把山水灵秀揉进柴米油盐;一座是守
生在广州长在广州,早习惯了珠江两岸的车水马龙,粤语的软糯绕耳,早茶桌上虾饺烧卖的精致滋味。总以为粤地风貌大抵相近,直到钻进粤北的群山里,在乐昌与南雄两座小城间转了一圈,才发觉同属广东,生活肌理却差着天地——一座是枕着江水的山城,把山水灵秀揉进柴米油盐;一座是守着古道的岭地,将千年沧桑刻进日常烟火,两地就像粤北大地的两块璞玉,各有各的温润与厚重,滋养出截然不同的生活模样。
乐昌的底色,是山水的灵秀与温润。这座藏在南岭深处的小城,被武江、浈江两条江水环抱,四周群山连绵,不是那种巍峨险峻的雄奇,而是带着南方山水特有的柔情。武江穿城而过,江水清冽,两岸的绿树垂到水面,风一吹,枝叶轻晃,影子在水里搅出细碎的波纹。清晨的江面总飘着薄雾,渔船披着晨雾缓缓划过,渔网撒开的弧度,像极了老广早茶里刚蒸好的虾饺裙边,软乎乎的透着生机。
城外的九泷十八滩最是有意思,江水在峡谷间蜿蜒,泷与滩相连,水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岸边的岩石被江水冲刷得光滑,带着青黑色的苔藓,踩上去要格外小心。沿着江边的步道走,能听见江水撞击岩石的声响,混着林间的鸟叫,还有远处村落里隐约的鸡鸣,这股子自然的喧闹,和广州街头的车鸣人声完全是两回事。更妙的是坪石的金鸡岭,丹霞地貌的红色岩石矗立在江边,形似金鸡,岩壁上长着倔强的灌木,春末开着淡紫色的小花,远远望去,红岩绿树相映,不张扬却让人挪不开眼。
乐昌的山水不仅是风景,更养着当地人的胃。广州人懂吃,讲究鲜与嫩,但乐昌的饮食,带着山水赋予的扎实与醇厚。最出名的是北乡马蹄,个头饱满,削了皮生吃,清甜多汁,咬下去脆生生的,比广州市场上的马蹄多了几分本味。当地人把马蹄做成糕,蒸得软糯,蘸着少许白糖,甜而不腻,早餐配一碗白粥,舒坦得很。
还有乐昌油茶,和广州的早茶截然不同。街头的油茶摊支着大铁锅,老板娘用茶槌把茶叶、生姜、大蒜捣得细碎,再冲入滚烫的开水,煮出的茶汤带着淡淡的辛辣,撒上花生米、炒米、黄豆,喝一口,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驱寒又解乏。配油茶的是各种米糕、糍粑,有咸口的萝卜糕,也有甜口的艾叶糍粑,艾叶的清香混着糯米的软糯,裹着油茶的滋味,这股子烟火气,比广州早茶的精致多了几分粗犷的亲切。
乐昌的生活节奏,像武江的水流,舒缓却有力量。作为粤北的交通要道,这里的街道不算宽,但整洁有序,商业区藏在老城区里,小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卖着本地的土特产、日常百货,老板们说话带着乐昌方言的软糯,不紧不慢地招呼着客人。老城区的巷子里,总能看见老人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晒太阳,手里摇着蒲扇,和邻居聊着家常,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笑声清脆。
三溪古村藏在群山深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黑瓦白墙映着远处的青山。村里的老人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地里种着水稻、蔬菜,院子里晒着玉米、辣椒,空气中满是谷物的清香。古村的祠堂里,挂着祖宗的牌位,逢年过节,村民们会聚集在这里祭祀祈福,那份对传统的坚守,让人想起广州老城区里渐渐淡去的宗族烟火。
南雄的气质,则是岭地的沧桑与醇厚。这座坐落在粤赣边境的小城,被梅岭、大庾岭环绕,红层地貌广布,土壤带着淡淡的红褐色,远远望去,一片苍茫。梅岭古道穿城而过,这条千年古道,曾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如今石板路上还留着马蹄的凹痕,见证着当年“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繁华。
清晨的梅岭最是静谧,薄雾笼罩着山林,古道两旁的松树、枫树郁郁葱葱,偶尔有晨露从枝叶上滴落,砸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沿着古道往上走,能看见沿途的碑刻、亭台,每一处都藏着故事。到了深秋,古道两旁的枫树变红,漫山遍野的红叶,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风一吹,红叶飘落,铺满石板路,走在上面,沙沙作响,仿佛在与千年历史对话。
城外的红沙漠是另一番景象,红褐色的沙砾裸露在地表,形成一片独特的地貌,远处的山峦起伏,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彩,那份苍凉与壮阔,是乐昌的山水里寻不到的。而帽子峰林场的银杏林,每到秋季,金黄的叶子挂满枝头,地上铺着厚厚的落叶,踩上去软软的,像铺了一层金毯,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来,光影斑驳,温柔得不像话。
南雄的饮食,带着客家文化的醇厚与岭地的咸香。广州人爱吃鲜,但南雄的味道,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厚重。最具代表性的是南雄板鸭,选用当地的麻鸭,经过腌制、晾晒,表皮呈金黄色,肉质紧实,带着淡淡的咸香和腊味。蒸一碗板鸭,油脂浸润着鸭肉,配着米饭,香得人连汤汁都舍不得浪费。
还有酸笋鸭,酸笋是南雄人自己腌制的,酸香浓郁,和鸭肉一起焖煮,鸭肉的鲜香与酸笋的酸爽相互融合,开胃又下饭。街头的酿豆腐摊前总是排着队,豆腐块中间挖空,塞进调好的肉馅,煎至金黄,再焖煮片刻,豆腐的嫩滑与肉馅的鲜香相得益彰。南雄人还爱用黄烟入菜,黄烟炒腊肉、黄烟蒸排骨,烟香与肉香交织,独特的风味让人难忘。
这里的小吃也带着客家特色,铜勺饼外酥里嫩,咸香可口;芋圆软糯香甜,裹着芝麻和白糖,一口一个,越吃越香。和乐昌的油茶不同,南雄人爱喝客家娘酒,用糯米酿造,酒色金黄,口感醇厚,加热后喝,暖身又暖心,饭桌上,乡亲们端着娘酒,聊着家常,那份淳朴与热情,让人倍感亲切。
南雄的生活节奏,跟着节气与古道的脉搏走,慢而有韵味。珠玑巷是南雄的灵魂所在,这条古巷曾是中原移民南迁的重要驿站,如今巷子里还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祠堂、商铺、民居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巷子里的居民大多是移民后代,他们守着祖辈留下的老宅,过着平静的生活。
清晨,巷子里的早点摊开始忙碌,油条、豆浆、铜勺饼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午后,老人们坐在祠堂门口的石阶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客家山歌;傍晚,孩子们放学归来,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欢声笑语打破了古巷的宁静。乌迳古村的生活更是质朴,村民们以农耕为主,田地里种着水稻、黄烟、蔬菜,院子里养着鸡、鸭、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作为“中国黄烟之乡”,南雄的黄烟种植历史悠久。每年春天,农民们开始播种、育苗,夏天顶着烈日移栽、施肥,秋天则是丰收的季节,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收割黄烟的身影。黄烟晒干后,经过加工,运往各地,成为南雄人重要的收入来源。而梅岭古道的旅游开发,也让这座小城多了几分现代活力,来自各地的游客沿着古道探寻历史,感受南雄的独特魅力。
从乐昌到南雄,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却跨越了山水与岭地的界限。乐昌的生活是武江的温润,是马蹄油茶的扎实,是山城巷陌里的舒缓自在;南雄的生活是梅岭的沧桑,是板鸭娘酒的醇厚,是古驿道旁的慢节奏烟火。两座城市就像粤北大地的两面镜子,一面照见山水的灵秀包容,一面映出岭地的千年底蕴。
广州的繁华喧嚣里,难寻这样的宁静与厚重。乐昌的山水滋养出的是温和内敛的性情,南雄的古道沉淀下的是淳朴坚韧的品格。这两座小城,没有广州的车水马龙,却有着自己的节奏与韵味,它们用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诉说着粤北大地的多元与厚重,这或许就是岭南文化最动人的模样——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乡土的温情,既有山水的灵秀,也有岭地的沧桑。
来源:雨荷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