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企职场生存,是在规则与自我间平衡:海外日本创业者的观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2:55 1

摘要:看似细碎的日常,恰恰构成了细致入微的日本职场文化。作为一个在跨文化环境中深耕的日本创业者,我认为理解这些潜规则,比掌握业务技能更能决定你在日企的生存质量。

看似细碎的日常,恰恰构成了细致入微的日本职场文化。作为一个在跨文化环境中深耕的日本创业者,我认为理解这些潜规则,比掌握业务技能更能决定你在日企的生存质量。

我是在海外创业的日本人佐藤。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中国人可能会觉得奇怪的日本职场习惯。

说实话,现在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已有很多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分享各种关于日本商业习惯的经验及看法,或许我所看到的已曾被讨论过。

但最近我去日本出差,与当地几位总经理交流后,仍发现一些值得留意的细节,因此决定写成文章分享。无论是有过日企合作经验,还是未来打算赴日工作的人,都可以参考。

办公室神秘的28度

前几天,为商讨中国游客赴日旅游事宜,我拜访了某县政府办公楼。令我惊讶的是,办公室的闷热程度远超想象。

甚至可以说,那天因为实在太热,我几乎无法集中精力听取负责人的讲解……

在日本,如果是普通民营企业,办公室温度通常设置得较为舒适;但像县政府、市公所等政府机关,则常将空调设定在28度。办公室里的人们不得不额外使用电风扇降温——这显然是地方政府为配合节能政策制定的规定。

这项节能政策,由日本环境省在2005年推出,旨在限制空调使用、减少日本的电力消耗。与此同时,日本还推出了“Cool Biz(清凉商务)”,鼓励穿着半正式服装,这种推广方式也非常符合日本风格。

我有时不禁思考:既然天气这么热,为什么不把空调温度调低一点,或者适当调整着装要求,这样不是更有效率吗?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办公室很热,在日本职场穿T恤仍会被批评,但穿有领子的Polo衫通常可以被接受。要知道以前连Polo衫都不被允许——可见日本在着装规定方面已经宽松了不少。

职场服装潜规则

在日本企业工作时,相信你不久后就会发现,有一种“好像这样穿才对”的潜规则存在。或许有些公司会提供记下服装规范的手册,但我至今从未看过。

分享我新人时期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我戴了黑色皮表带的手表,被上司批评“太过随意”;后来我换成了银色金属表带,却因表盘中央有米奇图案,又被提醒“不能戴卡通图案的手表”……

那段时间我经常收到各种奇怪的着装建议,甚至暗自怀疑这些琐碎规定是否真的被写进了员工手册?

关于鞋子,基本上只能穿黑色或棕色系。虽然最近黑色运动鞋似乎逐渐被接受,但在过去是完全不被允许的。

我曾穿过一双锐步的黑色皮革运动鞋,最后还是被指正了。幸好东京上野能用3000日元左右买到适合上班的黑皮鞋,从那以后我都在那里买鞋,每半年更换一次。

很多初到东京的中国人会感叹:“好神奇,大家都穿西装或衬衫”。这其实是因为,在日本普遍存在一种无形压力——“穿得与众不同会被议论”、“在公司里会显得格格不入”。

△来源 / 产经新闻

最终,大家的穿着就逐渐趋同。所以,并非有人强制规定必须穿什么,而是整个公司的氛围促使大家这样做。

顺带一提,心理学中有个“镜像效应”理论,指人们会对穿着与自己相似的人产生好感。因此当我和本土日企开会时,也会尽量模仿对方的穿着,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典型日本人”。

我的发型十年来一直保持不变,从不弄夸张造型。为了维持短发,我甚至每两周自己修剪一次。

虽然偶尔会看到一些广告代理或创意行业的同行,以“创作者”自居留着长发和胡须。但从镜像效应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些人或许只是自我感觉良好……

日本人对迟到的态度

前几天,我们一位中国员工上班迟到了5分钟,这是她第二次迟到。

我对迟到的事非常严格,属于“零容忍”,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会和员工好好谈话、并要求改善——因为我认为一旦迟到被默许,整个团队的纪律也会随之松散。

不仅是我,许多日本人对“守时”有着特别的执着。我认识的某日企中,有一位员工业绩出色,但因半年内迟到4次,就被取消了加薪资格。

在中国,如果一个人业绩非常突出但经常迟到,不知道是否还能获得加薪?或许因为我是日本人,我认为即使业绩再好,缺乏纪律性也不值得肯定。

我还听过一个有趣的例子。有次我为了开会一大早赶到客户办公室,结果对方负责人直到临近迟到时才匆忙打车赶来。

我半开玩笑地说:“XX先生,看来收入不错啊。”

对方回答:“没办法,快迟到了才打车的。”

其实我已经多次听到这种“即使花高价打车也要准时赶到”的故事——顺便说一句,我那位迟到5分钟的员工,如果当时选择打车,或许就能准时到达。

对副业的态度

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太在意员工在空闲时间做什么。但在日本,许多公司仍然禁止员工从事副业,即使到现在,部分企业对此依然持否定态度

近年来,随着日本养老金不足问题凸显,社会上出现了“该为自己的退休金做准备”的风潮,政府也开始鼓励投资和副业。然而只要到地方城市走一圈,仍能感受到“必须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商业文化根深蒂固。

我一位定居中国的日本朋友,最近收到日本公司提供的全远程正社员工作机会,但因那家公司对副业持否定态度而深感困扰。

虽然实际上不太容易被发现,但在日本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传统观念,因此即使在无人监督的场合,有些人依然选择遵守规范。

这么想来,日本人之所以对规则重视,或许正是源于这种敬畏自然、相信“天知地知”的文化心理。因此,在日本从事副业的中国朋友们,也请务必留意这一点。

总之,在我看来日本职场文化正在缓慢进化,远程办公的普及、着装要求的放宽、对副业态度的松动,都是可喜的变化。作为外国求职者,你可以选择适应规则,也可以成为推动变化的积极力量。

我始终觉得,最好的跨文化工作者,既是敏锐的观察者,也是耐心的沟通者,更是智慧的破局者。带着这份认知前往日本,收获的将不仅是一份工作,更会是一段深刻的文化理解与成长。

来源:职得日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