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你得精通“算”法。某平台需先支付所购商品的订金,之后根据你选购商品的总价,需要再通过类似“满减券+消费券+直播间红包+店铺购物金”的这样一个凑单攻略公式,算出最终商品的支付价格。有网友甚至列出excel表格用于计算,表格清晰列出购置商品优惠价格、折扣券、消
自10月9日起,京东、天猫淘宝、抖音、快手等主要平台相继加入“双11”战局,较2024年提前5天。
消费你得精通“算”法。某平台需先支付所购商品的订金,之后根据你选购商品的总价,需要再通过类似“满减券+消费券+直播间红包+店铺购物金”的这样一个凑单攻略公式,算出最终商品的支付价格。有网友甚至列出excel表格用于计算,表格清晰列出购置商品优惠价格、折扣券、消费券等,精确计算出实际到手价格和累计优惠金额。有些平台则用更为直接简单的“官方直降”等促销玩法。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加购的商品近期价格有上涨,商家促销实则默默先涨价。计算器都按出“火星子”,买到商品的价格是真的最优解吗?不得而知。
消费还得陷入“焦虑”。“双11”为什么要“拉长战线”?网友评论说本来只需要算一天,现在需要算一个月。一方面是电商平台竞争的产物,平台和商家都希望通过长时间促销活动提升客户粘度,增加平台用户活跃度,捕捉客户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缓解仓储和物流压力。长时间的促销带给消费者的是疲劳,每天辗转各个平台、直播间对比价格,领取各种红包、券,被“订金”“尾款”时间推着走,错过促销优惠仿佛错过全世界,生怕因为“信息差”错过“实惠”。实则千方百计“算”不过平台和商家,消费者就这样被狠狠拿捏,陷入制造的“焦虑”漩涡,花钱买罪受。
理性消费打破“套路”。有网友表示自己在付完尾款后退单了,因为发现购买的价格比预估价格还要高。不少网友表示要退出双“11”,在平台算来算去消磨耐心,一番折腾后反而变得“可买可不买”。
事实上,消费本无高低之分,更不应有“羞耻感”。真正健康的消费模式,需要我们先厘清自身的真实需求,提前设定合理的消费预算,在购物过程中始终保持理性,不被一时的冲动和情绪左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消费带来的便利与情绪价值,而非被层层营销套路裹挟,陷入“为了买而买”的被动境地。(博博)
来源:中国兰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