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世玺,男,白族,中共党员,讲师。自2009年在梁河县职业高级中学从教以来,他历任学生实习指导员、校团支部书记、总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多职。他多次带领学生征战校、州、省级技能竞赛,屡获佳绩;个人也凭借突出表现,多次荣获校、县、州级表彰,2024
耕耘岁月 榜样微光
杨世玺,男,白族,中共党员,讲师。自2009年在梁河县职业高级中学从教以来,他历任学生实习指导员、校团支部书记、总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多职。他多次带领学生征战校、州、省级技能竞赛,屡获佳绩;个人也凭借突出表现,多次荣获校、县、州级表彰,2024年更获评州级“最美班主任”,用行动诠释着职教人的坚守与担当。
以理解点亮学生成长明灯
杨老师始终秉持“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的教育初心。中职大部分学生个性鲜明、习惯松散,缺乏学习动力,对自我价值认知模糊,课堂上“坐不住、听不进”的问题突出。但在杨老师眼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种子,需要理解、包容与引导的雨露浇灌,而非简单的批评与否定。
他曾遇到学生小何,入学后频繁出现无故哭泣、身体抽搐甚至昏厥的情况,杨老师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才得知小何患有重度双向抑郁,此前已因病情从高中退学。了解情况后,他没有丝毫犹豫或推诿,反而满是心疼地对家长说:“梁河职中永远向有求学梦的孩子敞开大门。小何就像我的孩子,我们一起努力,她一定会好起来。”为帮小何走出困境,杨老师多方奔走,主动联系心理专家请教专业治疗方法,制定了细致的校园心理辅导方案。在校内,他悄悄组织同学们陪伴小何吃饭、聊天、做游戏,用集体的温暖驱散她内心的阴霾。经过整整三年的耐心陪伴与守护,小何的病情明显好转,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重新拥抱了充满希望的人生。
除了关注特殊学生,杨老师还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既能轻松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潜移默化领悟思政道理,逐步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行为自觉,而他也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价值观引路人。
以匠心打造生动高效课堂
“德技双馨”是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目标。杨老师深知,学生不仅需要价值观的引领,更需要专业过硬的技能导师,他主动参与校内外各类专业培训,与同行探讨教学难题、分享经验;为攻克技术瓶颈,他还多次走进企业,向一线技术人员虚心求教,在实践中探寻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杨老师深刻理解中职生注意力难集中、对枯燥理论兴趣低的学习特点,执着探索“快乐学习”之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课前他会精心备课,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并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勇于创新,通过组织分组比拼,让学生在竞争与协作中快速掌握技能。曾经课堂上的“小睡神”们,渐渐被他精彩的讲解吸引,开始主动举手提问、积极参与互动;原本对技能学习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在一次次成功的实操中找回了自信。多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在各级技能比赛中屡创佳绩,这些沉甸甸的荣誉,不仅见证着学生的成长,更印证着他以匠心育人才的坚守。
以爱心传递教育温暖和力量
“做一个好人”是杨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管理班级的核心准则。他认为,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因此始终将“善”作为班规的灵魂,还巧妙地将“善”的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相结合。他会精心设计每一次主题班会,用真实感人的故事、温暖励志的视频,搭配耐心的智慧引导,把“善”的种子悄悄播撒在学生心田。他告诉学生:善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在家帮父母做家务、孝顺长辈是善;在校尊敬师长、和同学互助共进是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遵纪守法、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也是善。善不分大小,重在日常的积累与践行。
在他的班级里,没有严厉的惩罚,只有温暖的引导;没有冰冷的规则,只有“善”的传承。学生们不仅成绩稳步提升,还主动帮同学们补习功课、积极参与校园志愿服务、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整个班级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氛围,成为了学校里人人称赞的“模范班集体”。
以实干践行职教责任担当
教学一线从教十六年,杨老师以“榜样引领”为育人根基,以“责任担当”为工作内核。工作中,他从不挑肥拣瘦、抱怨推诿,只要对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有益,便会主动扛起责任;遇到困难时,他总以“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激励自己,迎难而上。2022年,学校为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决定开设电商专业,却面临着硬件设施匮乏、专业师资薄弱的双重困境,杨老师得知后,毅然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投入到电商专业的筹建工作中。他一边积极与本地电商企业对接,争取设备与技术支持,一边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需求,反复打磨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电商专业从最初仅有一间简陋的计算机房,逐步发展成拥有完整实训设备的校内电商产业孵化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县、州级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对该专业培养本土电商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每一项平凡的工作中倾注真心。杨老师用十六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优秀教师”的内涵,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也成为同事心中可靠的“定心石”。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