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与新疆的不了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13:42 2

摘要:在新疆,你随时都能听到那熟悉的中原乡音。从天山北麓的棉田到南疆戈壁的工地,从乌鲁木齐的商场到喀什噶尔的街巷,河南话在新疆落地生根,在西域土地上亲切地传播。

在新疆,你随时都能听到那熟悉的中原乡音。从天山北麓的棉田到南疆戈壁的工地,从乌鲁木齐的商场到喀什噶尔的街巷,河南话在新疆落地生根,在西域土地上亲切地传播。

有许多长着维吾尔族同胞模样的脸,居然也会说一口流利的河南话。而这一切,都要从140多年前,那群最早进入新疆的河南人说起。

大清朝光绪年间,阿古柏侵占新疆,沙俄又趁机强占了伊犁河谷。左宗棠临危受命,率军西征。在他的部队麾下,有一支河南子弟组成的劲旅:嵩武军。这支7000余人的队伍,多数来自河南禹州、襄城、叶县等地。他们告别中原故土,踏上了收复新疆的万里西征路。

作为西征的先锋,嵩武军率先进入新疆,在哈密开辟了当时的第一个根据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在荒芜的戈壁上开渠引水、垦荒造田,建起了军垦屯田。这些河南子弟一手握锄,一手持枪,在哈密绿洲站稳了脚跟,也为后续部队储备了充足的军粮。

收复北疆后,嵩武军又作为主力南下,参与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等战役。最终收复喀什噶尔,将阿古柏残部彻底赶出新疆。

战争结束后,这些河南子弟大多选择留在了新疆。他们解甲归田,在喀什地区的疏勒、疏附等地建立屯垦点,从军人变成了屯民。他们开荒种地,修渠筑路,又娶当地女性为妻,把根深深扎在了这片他们用热血守护的土地上。

后来,民国期间移民,解放军进军新疆,支边青年落户,一批批中原子弟相继来到新疆。从嵩武军到新疆兵团职工,从屯垦戍边到建设边疆,一代代河南人在这片热土上续写着传奇。

当你听到新疆的河南乡音,那不仅仅是乡愁的回响,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不了情。这段情始于浓浓的家国情怀,融于大美新疆的山河岁月,永远萦绕在天山与黄河之间……

来源:品艺轩和田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