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里玄奘事,大雁塔下游人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0:01 2

摘要:根据了解,有了大慈恩寺,才有了大雁塔,大雁塔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的遗址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雁塔是西安的一个象征。来西安,大慈恩寺与大雁塔肯定是在游览的计划内,不会有任何更改,无论天气的变化。

未至西安之前,大雁塔之名已萦绕耳畔。2025年10月17日,细雨濛濛中踏访此地,往昔朦胧的印象竟在雨幕中愈发清晰。

根据了解,有了大慈恩寺,才有了大雁塔,大雁塔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的遗址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雁塔是西安的一个象征。来西安,大慈恩寺与大雁塔肯定是在游览的计划内,不会有任何更改,无论天气的变化。

秋雨似有前约,携着三分凉意沁入衣襟。然撑伞之手虽微颤,探访古迹之心却愈发笃定。

先看南广场的玄奘铜像,仿佛是看到他风尘仆仆地从千年走来,带着神圣的使命。跟着讲解员,千年以前的故事一一铺展开来。大慈恩寺与大雁塔的渊源,皆系于一位历史人物——正是吴承恩笔下《西游记》的主角唐僧,法号玄奘者。相传当年唐僧(法号玄奘),从印度取经过来,带回了大量的经书和佛物,就住在大慈恩寺,专门从事翻译经书。受皇恩担任了大慈恩寺的第一任方丈,在寺里翻译了大量的佛经。玄奘法师依印度佛塔规制,亲督营造大雁塔,以贮经卷,护法脉。算起来,大雁塔距今已经有1400年。

大雁塔有着传奇和神奇经历,饱经战火和自然灾害,尤其是自建塔后的几次有破坏性的大地震,大雁塔承受了最顽强的冲击。从一侧面。折射出中国人坚韧不拔和佛学精髓。

大雁塔除了藏经,还是唐朝新科进士的题名之地,因而也有人称之为状元塔。临此塔者,多为颇有成就与功名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因此声名大噪,成为“雁塔题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许多文人至此,诗兴大发,留下了传颂至今的诗句。有诗曰:“拾级而上心澎湃,仿若与历史紧相连。极目远眺山河阔,长安盛景收眼前。”,还有一些句子:“高标跨苍穹”“塔势如涌出”“万古清濛濛”,生动比喻和形容了大雁塔的气魄、宏伟与壮观。最为著名的诗句出自白居易的诗篇:“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千年以后,这些字句读来依旧使人感同身受。

《西游记》里的唐僧,大慈恩寺里的玄奘是原型,经过了艺术加工创造,带有神话色彩,并非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历史上真实的唐僧——玄奘和尚出家之前,俗名陈祎,老家河南,13岁出家,与吴承恩小说虚构的不同,玄奘按照现在的说法,不是官派去的印度,是自己偷渡而往。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历经17年的艰苦旅程,行程五万余里,途经138个国家,最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深入研习佛法经典。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携带大量佛教经论、佛像以及佛舍利返回长安,为弘扬佛法作出了巨大贡献。要不说,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上少有的开明皇帝,并没有治玄奘的罪,反而为其打开方便之门。大慈恩寺是玄奘最后的归宿,大雁塔是他一生正如鲁迅所说:“舍身求法的人”的见证。

大雁塔矗立于我们眼前,历经多次修缮方成今日之貌,依旧泰然自若地高耸入云。凝望大雁塔,千年沧桑如眼前细雨烟云,皆化作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耳畔风铃声声,仿佛仍在诉说着大唐盛世那不可复制的辉煌。大雁塔在大慈恩寺里历经风风雨雨,因大唐盛世而闻名天下。

而大慈恩寺,眼下是全国重点文物寺院,和大雁塔一样,是西安标志性建筑之一。当初大慈恩寺并非此名,而是称作“无漏寺”,寓意无牵无挂、无灾无难。佛家解释:“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之法”。在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报母之恩,将此寺重新修建,嫌“无漏”二字不好听,改名为“大慈恩寺”,叫法至今。此时的大慈恩寺极尽华丽堂皇,是全长安城内规模最恢宏的皇家寺院。玄奘,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师,不仅在古印度那烂陀寺研学唯识、中观等教义,还收集并带回657部经典。他回国后,在长安译经院翻译了75部1335卷佛经,创立了中国佛教“八宗”之一的“唯识宗”,对中国佛教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慈恩寺亦如时运,唐朝灭亡后,香火渐衰,诸多建筑如同自然法则般,历经天灾人祸,逐渐毁坏。而现在格局多为明代所建。

即便是在下雨天,气温骤降,也阻挡不了游人探幽的兴致。过了山门,全寺里,除了显眼的大雁塔,还有比较显眼的钟鼓楼,据悉,钟楼内置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三万斤之重的巨型铁钟,鼓楼里有直径2米的大鼓。但就这数字,就会令人叹为观止。

大雄宝殿、光明堂、般若堂、玄奘三藏院等皆为佛殿。而财神殿则多为俗家人来此许愿祭拜,祈求财福之所。

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古树,据说是慈禧躲避八国联军,出逃至此而栽种,如今依然是枝繁叶茂,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像是佛门圣地,佛之护佑。大雄宝殿里面金碧辉煌,气势不凡。中央供奉释迦牟尼的三身佛像,东西侧分别有玄奘、十八罗汉等塑像,个个栩栩如生,让人望而心生敬畏。

玄奘三藏院,玄奘法师的纪念场所,规模据说是国内最大。里面供奉着玄奘的铜制塑像还有顶骨舍利,殿内四周壁画有玄奘生命事迹的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都是难得的艺术精品和珍品。壁画上再现了,玄奘的一生,还有从印度取经回来,途经国家的外交场景这些壁画上的故事,大唐盛世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缩影。没有开明的皇帝,作为不听话的玄奘,是要被治罪,即使其后来有所成就,也没有多大翻身的机会。

纵观大慈恩寺,处处都与玄奘有关,他求学、取经、译经、弘法、育人、醒世的一生,经历曲折而动人。彰显着玄奘一生的功德与崇高风范。玄奘的每一个成就都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是后人从中获得的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无论何时,都会释放出无比的能量。

跟着讲解员,寺里与十二属相有关的塑像、塔林、碑林,都承载着传奇与故事。

据了解,大慈恩寺,从建寺至今,也是命运多舛,在历朝历代的战乱中屡次遭遇毁坏。又屡次重建。让人欣慰的是,唯独大雁塔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慈恩寺诞生于大唐盛世,历经沉寂与沉浮,如今在新世纪,又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它的繁荣与时代紧密相连。

许多人都是从《西游记》里的唐僧,知道了玄奘,认识了玄奘。从而在自己的知识库里有了厚重的积累,就如我。

大慈恩寺里也有些商业之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游客已经习以为常,取之精华才是王道。

作者简介

罗祥勇,网名“玉笛书剑”。肥东县石塘镇人,普通百姓,文学和摄影爱好者,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安徽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肥东县作家协会理事、肥东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著作权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合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肥东县摄影家协会会员。喜爱弘扬正能量,讴歌真善美,传播家乡风土人情。摄影和文学作品,登报刊载,获得过多次奖项。

来源:玉笛书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