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农村电商直播凭借其直观互动、高效链接的优势,成为激活农村经济活力、拓宽农产品销路的重要抓手。中共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农村电商直播凭借其直观互动、高效链接的优势,成为激活农村经济活力、拓宽农产品销路的重要抓手。中共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为农村新业态发展提供了政策遵循。乡村振兴要立足本地资源,把“土特产”文章做深做透,推动农业从传统形态向现代业态转型,而电商正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近年来,农村电商直播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9.7%,彰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然而,农村电商人才缺口较大,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人才分布与结构、培养体系、激励与诚信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
从地域分布看,农村电商直播人才呈现“东强西弱、集群绑定产业”的特点。东部地区依托完善的产业基础、便捷的物流体系和先行政策支持,形成了“浙苏皖粤”高密度人才带,而西部地区受限于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人才仍以外部输入为主,本地培育能力薄弱,地域失衡问题显著。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仅少数人接受过系统培训,多数人对直播运营、粉丝互动等技能掌握不足。更关键的是,懂农业生产规律、会直播实操技巧、善商业运营管理的“多面手”人才,以及具备数据分析、供应链整合、品牌策划能力的中高端人才稀缺,难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
当前农村电商直播人才培养缺乏统一规划,专业培训机构数量有限,多依赖企业、电商平台“各自为战”,导致培训资源分散、标准不一。课程设置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聚焦电商基础知识和平台操作流程,对农村直播的特殊性考虑不足。如农产品季节性营销技巧、田间地头直播场景搭建、生鲜产品物流保鲜配合等实战内容缺失,案例分析多来自城市电商场景,与农村实际需求脱节,学员难以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
人才留存难是农村电商直播发展的另一大痛点。相关数据显示,农村主播平均月收入低于城镇主播,且多数缺乏稳定的薪酬保障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优秀人才难以获得成长机会,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同时,部分从业者为追求短期销量,存在夸大农产品功效、虚假宣传等行为,违背诚信经营原则,不仅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破坏农村电商整体口碑,更冲击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与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产业发展导向相悖,阻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村电商直播人才是连接农村生产端与市场消费端的关键纽带,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破解人才瓶颈,需坚持政府统筹、高校赋能、企业实践相结合,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体系,从精准化培养、模式创新、道德约束、激励保障四个维度发力,打造可持续的人才发展生态。
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分层分类培育专业人才。根据农村电商直播产业链不同岗位的核心需求,应实施差异化的培养策略。
针对农户主播,重点开展实战型培训,内容涵盖直播表达设计、农产品卖点提炼、粉丝互动技巧、应急问题处理等,提升其直接参与销售的能力,帮助农户将土特产转化为网销爆品。针对运营人才,聚焦专业化能力提升,围绕直播策划、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强化综合运营素养,助力提升直播团队整体效率;针对基层管理人才,侧重“政策型+统筹型”能力培养,加强乡村振兴政策解读、电商行业规范学习、区域产业资源整合等内容,帮助其把握发展方向,推动本地电商直播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创新培训模式与载体,提升培养实效与吸引力。突破传统培训局限,结合农村实际创新方式方法,让培训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打造“直播+实训”基地。在田间地头、农产品加工厂、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建立实景直播间,让学员在真实产业场景中边学边练,如现场学习如何拍摄农产品生长过程、如何在直播间展示产品品质,实现“学习即实践”。
推行“导师带徒”机制。邀请农村电商领域的头部主播、优秀运营者担任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跟播学习等方式,分享实战经验,缩短学员成长周期,同时鼓励导师与学员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传帮带”良性循环。
赋能数字化培训工具。利用VR技术模拟不同直播场景(如节庆促销直播、产品溯源直播),让学员在虚拟环境中强化练习,降低实操风险;开发线上培训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设置直播回放、在线答疑等功能,方便偏远地区学员灵活学习,扩大培训覆盖面。
强化职业道德与消费安全培训,筑牢行业发展底线。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道德约束和规范引导,需将职业道德与消费安全培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制定《乡村电商主播职业道德准则》。明确禁止“数据造假”“夸大宣传”“文化抹黑”“以次充好”等行为,通过案例教学、法律知识讲解等方式,提升从业者诚信意识和法律素养。
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政府部门、电商平台联合对违规从业者进行记录和公示,情节严重者限制其参与农村电商直播活动,形成有效震慑。
开展全链条消费安全培训。从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把控(如绿色种植、标准化加工),到销售环节的信息透明(如清晰标注产品规格、产地、保质期),再到售后环节的服务保障(如退换货流程、纠纷处理),全方位提升从业者责任意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重塑农村电商良好口碑。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稳定并壮大人才队伍。留住人才关键在于“有奔头、有保障、有荣誉”,需从职业发展、薪酬待遇、政策支持三方面构建完善的激励体系。
明确职业晋升路径。建立农村直播电商人才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并设立初中高级主播及运营人才评定标准。初级到中级以直播时长、销售额、粉丝增长率为量化指标,中级到高级增加用户满意度、品牌贡献度等考核维度,晋升者可享受更高薪酬、平台流量扶持、高端培训机会等福利,让人才有奔头。
优化薪酬制度,推行“基础工资+绩效奖金+提成”的薪酬模式。绩效奖金与带货销售额、粉丝活跃度、用户好评率挂钩,对长期扎根乡村、带动农户增收效果显著的人才,给予企业股权或项目分红,提高收入吸引力,让人才有保障。
未来,随着人才队伍的壮大和素质的提升,农村电商直播将不仅是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更能成为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风貌的新窗口,推动“农产品出山”与“文化下乡”双向互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唯有夯实人才基础,才能让农村电商直播真正行稳致远,助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乡村力量。
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