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账上记得很清楚:训练目标全部达成,科目通过率达到了标准,几支队伍合成演练也没有出现重大失误。有人觉得这像是把卷子交上去了,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给家里人看。大家的评价很直接,就一句话——还行,过了。
今年演训收官那天,连队把旗重新升上杆子,旗帜在风里稳稳的抖着。
台账上记得很清楚:训练目标全部达成,科目通过率达到了标准,几支队伍合成演练也没有出现重大失误。有人觉得这像是把卷子交上去了,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给家里人看。大家的评价很直接,就一句话——还行,过了。
倒回去几周,忙起来是挺厉害的。白天往死里演各项科目,晚上还要轮流值班,别说休息时间了,连喝口热水都得挤。教官把演习布得像真战:通讯被干扰了,补给被限制了,有伤员在现场要抢救。艇上故障模拟得让人心慌,侦察小分队得悄无声息接近目标,炮组要在限定时间里装弹、瞄准、射击,分秒必争。每项都有计时、打分,出错就要重来,时间都被记在案上。对刚参训的年轻兵来说,这里面既有枯燥的机械动作,也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逼格——汗里学动作,黑夜里练判断力。
再往前看,是动员筹备那段。上级下达任务后,营、连两级开会把活儿分得清清楚楚,列清单、划步骤、拉装备。物资科清点弹药、燃油、备件;医疗班把战时救治包准备齐;通信班检修电台、天线,保证紧急情况还能通上话。连队的值班表从宿舍门口贴到各办公室,连长把整个演练日程细到小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都是重复检查和那些琐碎的小争论:谁去野外做侦察、哪辆车先开、谁负责夜间巡逻。看着不起眼的这些准备,恰恰是把失败概率往下压的重要步骤。
这套动员不是凭空来的。近几年周边形势和任务越来越复杂,部队要有能立刻上阵的能力,不是为了表个面子。上面常念的那几句话——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是贴着墙就完事儿,落到训练场上就是天天做体能、技术和协同配合这三件事。乡镇的边防哨所、远海护航的舰艇、空军战巡机、丛林里的小分队,各自训练内容不一样,但目标都一样:把岗位上的必会动作练到反射级别。
把镜头拉近到基层的那些点位,日子更是实在。边防哨所日常几件事:巡逻、查岗、器械保养、夜间观察。大风天换岗时间短,交接班的人还得背着装备。海上的值班艇员要适应船身的颠簸和盐雾,夜里保持航位和雷达识别差池不得有。飞行员的训练重点在飞行纪律和紧急处置,模拟失速、火控故障这种操作在飞行训练里是必修课。陆地合成演练里,后勤补给常常被当成掣肘,补给连得想好若补给线被切断,怎么应急。把这些细节串起来,才有了合成演练最后能通过的底子。
出国参加国际竞赛那一块也不是单纯去“晒成绩”。选手们要在不同规则、不同对手面前站稳脚跟,平时训练里的毛病会被无限放大:火控误差、队形松散、通讯不规范这些都一项项被挑出来。奖牌和证书是回来的外在标志,更重要的是带回去的一堆改进记录,成为下一轮训练的清单。
训练中肯定会撞上麻烦。有一回夜间反恐演练,突发供电中断,把指挥通信给影响了,指挥所不得不分段连接,结果两个连的联合作战配合出现延迟。评估会之后,大家把故障还原到具体线路、操作流程上,列出要改的地方:备用电源得配齐、应急演练要多练、通信替代方案要写成程序。像这样的“小绊脚石”,重复出现就会被一点点改掉,直至变成例行工作的一部分。
政治工作也没放松。技术训练之外,连队的思想工作、纪律检查是常态:岗前动员、训练后的谈话、对年轻人的单独点拨,这些看起来像流水线,但目的明确——关键时刻别忘了岗位职责。几次战术讨论会后,队员们会把要点写进随身小册子,晚上翻一翻、第二天再练。有人笑这是老一套,但在现场确实顶用,能把心、手、脑三样东西拧在一起。
说到底,这些事不怎么好看,也不容易被外人理解。没有什么英雄冲锋的镜头,更多是日常必须做好的活:把装备擦到标准、把换弹时间缩短几秒、把通讯程序练成不用想就能喊的顺序。把这些琐碎事一件件做好,最后就能看到那面稳稳飘在杆上的旗。
现在旗还挂着,风不大,大家开始收拾装备,准备下次任务。广播里有调度单在念,哨声不紧不慢,几个人比着谁的靴子擦得更亮,老兵在旁边点烟,年轻人把被褥卷成一团。天亮了,旗子在风里又抖了抖。
来源:个v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