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2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登亚太地区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学术性文章,内容涵盖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社会等各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重点反映当前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本刊是全
期刊简介
1992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主办。本刊主要刊登亚太地区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学术性文章,内容涵盖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社会等各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重点反映当前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期刊目录
本期摘要
区域国别学建设中的 “知识”与 “组织” 问题刍议
作者:卢光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王子奇 (通讯作者),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究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知识发展及学科组织建设是学科建设中的两大主要问题。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区域国别学,尚存在一系列重要的 “知识”和 “组织”问题需要在学科建设中解决。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创生模式具有多模态交互性,相较于交叉学科门类其他一级学科,知识范畴与研究对象、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知识应用与成果转化构成了其知识层面的主要问题。而在组织层面,区域国别学则存在人才培养、组织建制及全国规划等主要问题。在知识层面,区域国别学需要明确学科的核心问题。以特定国家或区域的“共同体建构”作为核心问题,以发展问题、安全问题、文明问题作为分问题,不失为一种较为可行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以特定国家或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安全问题研究、文明问题研究为架构推进学科组织建设,也不失为一种较为妥当的安排。
关键词: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知识;学科组织;共同体
包容还是限制:大国应对中小国家对冲的战略逻辑
作者: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陈林栋,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2025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中小国家面对大国竞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为了尽可能增强战略自主性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大多会采取对冲战略,国内外对此研究也相对丰富。然而,在大国竞争与中小国家对冲的双重压力之下,大国面对中小国家对冲并非被动回应,相关的探讨却鲜有涉及。文章研究发现,在“两强一弱”的非对称关系当中,大国面对对冲国存在 “争夺” “共治” “观望”“平衡”四种战略选择,主要受 “战略环境”“大国实力对比”“对冲国战略自主性与自助能力”三种因素影响。通过对21世纪中美在东亚应对对冲、中印在南亚应对对冲和冷战时期美苏应对印度对冲的案例进行分析,文章基本验证了本文理论假设。对于中国而言,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中国不仅在周边地区面临着邻国的对冲,在世界其他地区也不乏一些国家在中美之间进行对冲。这不仅增加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发展面临更为高昂的战略成本。对此,中国需要在战略目标、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之间寻求平衡,妥善应对中小国家对中国的对冲。
关键词:大国竞争;对冲战略;中美关系;非对称关系;周边外交
霸权国国际制度武器化与制度自主性影响机制
作者:郑执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2022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世界政治范畴中的“武器化”具备工具属性、承载实体和权力目的,武器化与工具化、(泛)安全化之间具有必要非充分关系。霸权国主导的国际制度具有私有权力目的和公共物品的双重属性,国际制度武器化通过激活制度的非中性服务于损害他者这一私有权力目的。霸权国国际制度武器化行为与制度自主性之间存在天然张力,需要刻画理论框架以验证这一关系。文章认为,霸权国基于实力与制度优势动态变化的混合取向,将引发强制手段、规则操纵与规避约束三种国际制度武器化策略偏好,并分别对国际制度自主性产生剥夺、受损、趋强三种影响机制。文章讨论了来自美国武器化SWIFT、IMF和 WTO 的三个现实案例,支持了相应假设。通过建构武器化和国际制度自主性变化的理论影响机制,将有助于增益对霸权国与国际制度互动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将拓展今后对国际制度其他特性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国际制度武器化;制度自主性;实力优势;制度优势;霸权国
大国技术竞争背景下美国人工智能复合领导权的行为逻辑
作者:尹金灿,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洪钟,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
摘要:人工智能复合领导权包含技术领导权、市场领导权和标准领导权三个维度。在追求人工智能复合领导权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与其本土科技巨头的互动影响了国家 (政府)与市场 (企业)的关系。大国人工智能竞争的加剧推动了权力从国家向科技巨头的转移.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选择与企业共享创新动力、主动塑造市场繁荣并鼓励创新能动性,深度参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技术民族主义不仅是美国追求人工智能复合领导权的思想基础,更是影响美国人工智能全球战略中国家与市场如何互动的关键要素。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是美国追求人工智能复合领导权的关键环节。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为例,在技术民族主义推动下,美国政府在创造算力和电力技术优势、扩张海外人工智能基建市场以及推广基建生态标准三个方面,选择与科技巨头深度合作,试图争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复合领导权。
关键词:人工智能复合领导权;大国技术竞争;国家与市场;科技巨头
支撑资源、 操作能力与数字时代的国际舆论性话语权竞争
作者:佘纲正,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长聘副教授;景嘉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要:近代以来,美西方凭借在世界舆论场上的先发优势和丰富实践,长期主导着世界舆论格局.然而,从国际权力体系与媒介技术的社会化互动的视角透视相关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由多个后发国家推动的参与主体扩大化和以数字及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媒介运用,正成为当前舆论性话语权争夺中突出的总体特征。面对美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打压,不同国家将以怎样的形态参与舆论性话语权竞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组织传播的系统控制论,文章构建了一个围绕 “支撑资源—操作能力”作为关键变量的理论框架,两者间的不同组合将产生 “全面竞争” “强技巧运用” “强资源导入”和 “不具备竞争资格”四种基本模式。文章以近年来与美西方展开充分舆论竞争的俄罗斯、伊朗和中国为例,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三国在话语实践中所呈现的不同模式。从政策含义上看,后发国家不仅需要关注美西方在新的国际形势和技术条件下护持话语霸权的关键动向,还应汲取彼此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资源与能力建设,后发国家在面对美西方的舆论打压时,就更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话语劣势,从而提升自身的主体合法性与行动认同度。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数字时代;智能传播;舆论性话语权;后发国家
历史问题矛盾如何影响韩国对日政策
作者:齐桐萱,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讲师。
摘要:自金泳三政府以来,韩国对日政策呈现出在回避历史问题的合作政策和坚持历史问题原则的对抗政策之间反复摇摆的特征。历史问题矛盾如何影响着韩国的对日政策? 已有研究尚缺乏较好的解释。文章提出,历史问题强矛盾存在时期和韩国领导人对日重要性的认知影响着韩国对日政策的选择。如果历史问题强矛盾存在于政府任期前期,则对日政策主要受到韩国领导人对日重要性认知的影响。如果领导人认为日本重要性高,则倾向于采取合作政策,反之,则采取对抗政策。如果历史问题强矛盾存在于政府任期中后期,则韩国更可能采取对抗性政策。通过对金泳三政府、卢武铉政府、朴槿惠政府和尹锡悦政府对日政策的案例分析,文章进行了检验。文章总结了历史问题矛盾影响韩国对日政策的相关规律,阐明了其影响外交政策的具体机制。此外,文章还说明了历史问题强矛盾存在时间节点的影响,强调了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时间因素的重要性。
关键词:外交政策;日韩关系;历史问题;时间因素;领导人认知
排版 | 李雨积
本文源于《当代亚太》2025年第5期,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来源:国政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