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涨翻了!110%后周一能追?3个数据帮你别当接盘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6 16:55 2

摘要:我赶紧翻了稀土板块的行情,这才发现——从8月底到现在,短短两个多月,稀土指数直接涨了110%,好几家公司股价翻倍,最猛的那家从18块涨到39块,跟坐火箭似的。群里更是吵翻,有人喊“还能涨,赶紧上车”,有人骂“都涨疯了,进去就是接盘”。其实真不用急着吵,先把3个

周六早上,菜市场卖菜的刘婶都拉住我问:“寒星,最近老听人说稀土涨疯了,我家那口子想周一冲进去,你说会不会套牢哦?”

我赶紧翻了稀土板块的行情,这才发现——从8月底到现在,短短两个多月,稀土指数直接涨了110%,好几家公司股价翻倍,最猛的那家从18块涨到39块,跟坐火箭似的。群里更是吵翻,有人喊“还能涨,赶紧上车”,有人骂“都涨疯了,进去就是接盘”。其实真不用急着吵,先把3个关键数据看懂,就知道周一该不该碰,别傻乎乎送钱当接盘侠。

先把这波稀土为啥涨说透,不是瞎炒概念,是“政策+需求”两个硬逻辑撑着,跟以前的炒作不一样。

第一个是政策端,今年9月刚出的“稀土行业专项整治”,一是控开采——今年全国稀土开采配额比去年少5%,稀土矿少了,自然就值钱;二是打“黑稀土”,以前有些小矿偷偷挖、低价卖,扰乱市场,这次专项整治后,黑稀土流通量少了30%,正规矿的价格就稳了。还有个政策红利,针对AI和新能源产业链的稀土专项供给增加10%,意思是优先保障这些行业的需求,稀土的“稀缺性”就更明显了。

第二个是需求端,这才是涨的核心。稀土不是只能做磁铁,现在AI、新能源都离不开它:AI服务器里的高频元件,要用到稀土里的镨和钕;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每辆车要用20公斤稀土永磁材料;就连风电的发电机,也得靠稀土。今年三季度,国内AI服务器出货量涨40%,新能源汽车销量涨25%,风电装机量涨30%,对稀土的需求跟着涨,某稀土企业三季度订单量同比涨60%,这可不是编的,财报里都写着。

还有个细节,这波上涨不是“散户堆起来的”,是机构在悄悄加仓。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稀土板块的市值,比二季度多了80亿,北向资金也买了45亿,都是真金白银进场,说明大资金是看好的。但问题来了,涨了110%之后,现在进去还来得及吗?会不会成接盘侠?这就得看那3个关键数据了。

第一个数据:稀土价格跟股价的“背离度” ,这是判断有没有“虚涨”的关键。

稀土板块的核心是“稀土价格”,股价一般跟着现货价格走,要是现货没涨,股价涨疯了,就是虚的,早晚跌回去;要是现货和股价同步涨,才是真行情。

我查了最新的现货价:氧化镨钕(稀土里最核心的品种)现在报价48万元/吨,从8月底到现在涨了45%;但稀土指数涨了110%,股价涨幅是现货的2倍多。这就有意思了——现货涨45%,股价涨110%,说明股价已经“提前涨过了”,把未来1-2个月的现货涨幅都透支了。

举个例子,有家稀土公司,8月底现货价34万/吨时,股价18块;现在现货48万/吨,股价39块。按正常逻辑,现货涨45%,股价涨40%-50%就合理,现在涨了116%,明显超了。这就像菜市场的猪肉,肉价涨5块,猪肉铺的股价却涨10块,这不正常,早晚会回调到跟肉价匹配的位置。

所以第一个数据要盯紧:要是周一开盘,稀土股价还在涨,但现货价没动,甚至跌了,那就要小心,这是“股价脱离基本面”的信号,进去很可能接盘。

第二个数据:成交量有没有“放量滞涨” ,这是看“资金有没有在跑路”。

成交量是资金的“晴雨表”,要是股价涨,成交量也跟着放大,说明有资金在进场,行情能延续;但要是股价涨,成交量却缩了,或者股价不涨,成交量放大,就是“放量滞涨”,说明资金在偷偷卖,散户在接盘。

就看最近5个交易日,稀土指数涨了15%,但成交量却在减少:周一成交量800亿,周二750亿,周三700亿,周四680亿,周五650亿——股价还在涨,资金却在慢慢撤,这就是“量价背离”。更明显的是某龙头公司,周五股价涨2%,但成交量比周一少了30%,龙虎榜显示,卖出前五都是机构席位,买的都是散户营业部。

这就像逛街,一家店看着人多,其实都是看热闹的,真正花钱买东西的少,老板在偷偷清库存,等散户买完,就该关门歇业了。所以周一要是看到稀土股“股价不涨,成交量却突然放大”,千万别进去,那是机构在出货,等着散户接盘呢。

第三个数据:公司的“估值有没有超历史中枢” ,这是看“现在贵不贵”。

估值就是“股价跟业绩的比例”,简单说,估值=股价/每股收益,估值越高,说明股价相对于业绩越贵,风险越大;估值越低,越便宜,风险越小。

现在稀土板块的平均市盈率(PE)是45倍,而过去5年的平均市盈率是30倍,现在比历史平均高50%;其中涨得最猛的那家公司,市盈率已经到60倍,过去5年最高才45倍,明显贵了。

有人说“现在稀土需求好,估值高点没关系”,但再怎么好,也不能脱离业绩。比如那家60倍PE的公司,今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涨40%,业绩是好,但估值涨了116%,业绩增速跟不上估值增速,就像一个人工资涨40%,却要花116%的钱买房,早晚要还不上贷款。

过去5次稀土板块估值超过50倍,之后都出现了回调,平均回调幅度20%,最短回调1个月,最长3个月。所以现在估值已经超历史中枢,再追进去,就像在房价最高点买房,很可能站岗好几年。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看到稀土涨疯了,心里痒痒,怕“再不进就错过了”,但炒股最忌讳的就是“追涨杀跌”,尤其是涨了110%之后,更要冷静——别只看到别人赚钱,没看到后面的风险。

以前新能源涨的时候,有人追在最高点,结果套了半年;光伏涨的时候,有人跟风进场,最后亏了30%才割肉。这些教训都在说:热点不是不能碰,但要在“逻辑刚开始”的时候碰,不是在“涨疯了”的时候接盘。

稀土这波涨,本质是政策和需求驱动,逻辑是硬的,但再好的逻辑,也经不起股价“透支”。就像种地,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要是夏天就把未成熟的麦子割了,不仅没收获,还浪费了种子。现在稀土股价已经把未来1-2个月的涨幅透支了,再追进去,就像割未成熟的麦子,只会亏。

还有人说“我就买一点,赚了就跑”,但散户哪有机构跑得快?机构有专用通道,能提前出货,散户看到消息进场时,机构已经赚完跑路了,最后套的都是散户。就像这次稀土上涨,机构从8月底就开始买,现在涨了110%,开始慢慢卖,散户现在进去,刚好接机构的盘。

咱们普通人炒股,不是要赚“最后一个铜板”,而是要赚“确定的钱”。要是稀土股价回调到跟现货价、估值匹配的位置,比如指数跌20%,估值回到35倍左右,那时候再看,风险小很多;但现在涨了110%,风险已经远大于机会,何必冒这个险?

再说了,稀土不是唯一的机会,A股还有很多估值合理、业绩增长的板块,比如之前说的液冷、消费升级,这些板块没怎么涨,逻辑也硬,比追涨稀土靠谱多了。炒股就像逛街买衣服,没必要在涨价最凶的时候抢,等打折了、性价比高了再买,才划算。

说到底,稀土这波行情,给咱们上了一课:炒股不能只看“涨多少”,更要看“为啥涨”“现在贵不贵”“资金在干嘛” 。三个数据就像三把尺子,能帮你量出风险有多大,别被“涨疯了”的热闹冲昏头,也别被“错过就亏了”的焦虑牵着走。

真正能在股市赚钱的,从来不是追热点的人,而是看懂逻辑、控制风险的人。周一要不要追稀土,先把那三个数据看清楚:现货价有没有跟涨?成交量有没有放量滞涨?估值有没有超历史中枢?想明白了,就不会当接盘侠,也能更踏实。

你们身边有没有人追涨稀土赚了,或者套牢了?要是你,现在会选择进场,还是等回调?评论区聊聊,我每条都看!

来源:寒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