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最新消息显示,他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中亚赛场,正在和哈萨克斯坦足协深入洽谈执教事宜,双方甚至已经聊到了具体的合作细节。 这意味着,普罗别日彻底退出了国足帅位的竞争。
国足新帅 的选聘,一直是国内球迷关注的焦点。每一次消息更新,都能牵动无数人的心弦。
就在北京时间10月21日,选帅进程传来关键信息 :此前被频繁提及的两位波兰名帅,普罗别日和米赫涅维奇,都确定与国足帅位无缘。
与此同时,中国足协也明确了新方向—— 要从欧洲足球强国中,挑选新任主教练。 这一调整,让选帅范围进一步缩小,也让一位西班牙少帅进入了大众视野。
先说说 普罗别日 的情况。这位53岁的前波兰国家队主教练,曾是国足新帅的主要候选人之一。
但最新消息显示,他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中亚赛场,正在和哈萨克斯坦足协深入洽谈执教事宜,双方甚至已经聊到了具体的合作细节。 这意味着,普罗别日彻底退出了国足帅位的竞争。
其实,普罗别日曾离国足很近。10月初,他还参加了中国足协技术部门联合专家团队组织的线上面试。
在近10位获得面试资格的候选人里,他的排名比较靠前,只是没能拿到“第一”。可面试结束后,足协再也没有联系过他,最终他和当年的卡纳瓦罗一样,无缘国足后选择去中亚执教国家队。
从这件事能看出,足协对候选人的优先级划分很清晰,不会在“非最优解”上浪费时间;而对教练来说,“确定性”比“关注度”更重要,没人愿意为不确定的机会无限等待。
再看另一位 波兰名帅米赫涅维奇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他要执教国足的传闻炒得沸沸扬扬,不少媒体还分析他的战术风格多适合国足。
但事实却很出人意料: 米赫涅维奇根本就没报名参加这次选聘。 没报名,自然也就不在足协的考察范围里。
这个“乌龙”一方面是部分媒体捕风捉影导致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外界对足协选帅的流程不够了解。其实足协一直严格按照“报名-筛选-面试-洽谈”的步骤走,不会因为舆论热度改变原则,这种严谨性,对选帅工作来说是好事。
随着两位波兰教练出局,足协“锁定欧洲强国教练”的目标更明确了 ,还加了两个关键条件:没有中超执教经历,也没有前南斯拉夫背景。
在这样的筛选标准下,52岁的西班牙少帅 奥斯卡-加西亚 ,成了最大热门。
为什么是他?先看履历。1973年出生的奥斯卡,球员时代出自巴萨青训,底子扎实。转型教练后,他的足迹遍布欧洲多国联赛,不仅带球队拿过冠军,还培养出不少球星,“夺冠经验”和“育人能力”都有。
更重要的是他的战术风格——务实防反。 现在的国足实力偏弱,进攻端没稳定得分点,防守也常出问题。防反战术刚好能避开中场控制力不足的短板,靠快速反击抓对手漏洞,是现阶段很合适的选择。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性价比。 对比之前国足外教的薪资(比如里皮团队曾高达2000万欧元),这个数字明显更合理,也符合足协“压缩开支、注重实效”的思路。
在我看来,足协这次选帅思路的转变,值得肯定。过去总追求“大牌教练”,花了很多钱却没拿到好结果。现在选择“适配度高、性价比优”的教练,是告别浮躁、回归务实的表现。
不过也要清醒:就算奥斯卡最终上任,挑战也不少。他没执教过亚洲球队,得快速适应亚洲足球的风格、球员特点;国足现在球员断层严重,年轻球员顶不上,核心球员状态不稳,战术再好也需要球员能执行;而且足协得给够他执教自主权,别过度干预,给足磨合时间。
选帅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战术打磨、球员培养、体系建设,还需要各方一起努力。如果能以这次选帅为起点,建立长期稳定的足球发展逻辑,中国足球或许真能慢慢走上正轨。
来源:上步揽雀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