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罪魁祸首居然是看起来不疼不痒的高血脂。不是说血脂高点没啥关系吗?不是说天冷了多吃点油腻的,暖身养人吗?不是说年纪轻轻的,怎么也轮不到“心梗”“中风”这类词砸到自己头上吧?
一个人,早上还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下午却倒在饭桌边,再也没能醒来。
谁能想到,罪魁祸首居然是看起来不疼不痒的高血脂。不是说血脂高点没啥关系吗?不是说天冷了多吃点油腻的,暖身养人吗?不是说年纪轻轻的,怎么也轮不到“心梗”“中风”这类词砸到自己头上吧?
可现实真的不会提前打招呼。高血脂这东西,它不吵不闹,可一旦爆发,往往就是致命一击。最近几年,因为高血脂引发的突发性猝死、心脑血管事件,越来越不罕见。
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谁都没能躲过。更别说天一冷,血管收缩得跟麻花似的,血液稍黏点、脂肪稍厚点,就可能堵得死死的。
可偏偏,越冷的时候,越多人喜欢吃热乎重口的东西。火锅、肥肉、动物油、甜点、糯米饭……一口下去,嘴巴爽了,血管哭了。
有些人甚至觉得,天冷就该“贴秋膘”,大口吃肉御寒,哪怕喝凉水都不愿意放下手里的那碗油汤。医生真不是在危言耸听,动脉粥样硬化这几个字,听起来有点遥远,一旦发生却是回不了头的路。
那天冷了,难道连热的都不能吃?凉水那么寒,怎么可能比热汤健康?你说别吃6样东西,那到底是哪6样?是不是真的那么要命?是不是有点夸张?
我理解你的怀疑,因为这些食物,在我们的生活里太常见了,甚至很多是“家常标配”。但正因为它们太常见,才更容易被忽视。而它们对血脂的影响,恰恰是最“沉默”,最“持久”,最“致命”的那种。
首先必须说清楚,高血脂不是富贵病,也不是老年病。很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体检时就已经甘油三酯飙高了。再加上现在不少人久坐不动,吃饭狼吞虎咽,睡眠质量差,压力又大,血脂升上去简直像坐了电梯一样快。
胆固醇一高,血液的黏稠度就上去了。黏就算了,怕的是黏到一定程度,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慢慢让血管变得狭窄、僵硬,一旦脱落,就有可能像石子堵水管一样,直接卡住血流。结果是什么?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严重的就是心梗、脑梗,猝死。
而天气变冷的时候,血管会收缩,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变慢,本来就已经在“负重前行”的血管,一下子压力翻倍。这个时候再来一顿高脂高糖的暴击,真的就是“雪上加霜”。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现代人吃得太“好”了,尤其是进入秋冬,火锅、烧烤、腊味、点心轮番上桌。每一口看着热气腾腾的美味,肚子是暖了,但血管可能在“中刀”。
医生建议的“宁可喝凉水,也别碰的6种食物”,其实不是要你真的去喝冰水,而是想告诉你:这些东西对血脂影响太大了,哪怕再想吃,也得克制。就像你不会明知道锅里是沸水,却还把手伸进去一样。
比如动物内脏,很多人爱吃猪肝、鸭胗、羊腰子,不仅味道重,还觉得营养丰富。但这些部位胆固醇含量极高,对血脂控制的人来说,就是“隐形炸弹”。你可能吃一顿,就把一天该摄入的胆固醇摄入量翻了几倍。
还有肥肉和油炸食品,尤其是炸鸡、炸串、锅巴肉这些,外酥里嫩,香得让人走不动路。但你见过炸鸡多少分钟出锅?那锅油翻来覆去地炸了几十遍,反式脂肪酸早就超标了。
它不但提高坏胆固醇,还会降低好胆固醇,长期吃,血脂想不高都难。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说,那我不吃肉,只吃甜的总行了吧?问题是,高糖食品照样能推高血脂。你吃进去的糖分,会在肝脏里转化成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升得飞快。奶茶、蛋糕、甜点、炼乳……这些“甜蜜负担”,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越走越远。
还有一些被认为是“传统美食”的,比如腊肉腊肠,看着干干的,吃着香香的,但里面的饱和脂肪和盐分都相当惊人。你以为它只是咸一点,其实它对血压、血脂的双重打击才是最狠的。
再说说糯米类食物,像汤圆、年糕、粽子这类,很多人冬天爱吃,觉得暖和又有饱腹感。但糯米是高升糖指数的食物,胰岛素分泌跟着走高,脂肪合成也会加快。再搭配上甜馅或油炸,简直是血脂提升的“加速器”。
最后一个,很多人会忽略,就是奶油制品。你可能不常吃蛋糕,但你有没有喝过“加了奶盖”的奶茶?有没有吃过“奶香浓郁”的饼干?这些东西里头的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正是让血脂失控的幕后黑手。
我们不是说这些东西一口不能吃,而是必须认识到它们的“风险值”。天冷了,身体确实需要热量,但热量不是靠脂肪堆上去的。
你可以选择复合碳水,比如杂粮粥、红薯、燕麦,也可以吃些优质蛋白,比如豆制品、鱼类、鸡胸肉,既暖身也不会过度增加血脂负担。
还有一个误区也要提醒一下:不少人以为喝点白酒能“活血化瘀”。但事实是,酒精会让血脂代谢紊乱,尤其是甘油三酯升得飞快。更别说酒后食欲暴涨,吃得更多,更油更咸,简直是“双倍打击”。
医生说“宁可喝凉水”,不是让你真的喝冰块,而是告诉你:别再拿“天冷了”当借口放纵自己。真正的温暖,是你血管通畅、心脏有力、大脑清醒,而不是火锅锅底那层浮油。
与其等体检报告吓你一跳,不如现在就把“血脂杀手”一个个请出餐桌。生活不是不能享受,而是要聪明享受。你可以吃得好,但不能吃得随便。
血脂这事,真的不是“年纪大了再管也来得及”的问题——很多人年轻时不当回事,年纪轻轻就被送进了ICU。
该吃的吃,该忌的忌。别让嘴巴的任性成为血管的负担。天气再冷,也别用“热量”换“命”。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
来源:解说健康科普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