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4日至27日,中美第五轮经贸会谈在吉隆坡举行。谈判桌上风向复杂:北京时间10月23日,美国官员称特朗普正在考虑一份涵盖笔记本电脑到喷气发动机的“软件驱动产品”出口限制清单,用来回应中国最新稀土出口管制;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如果实行的话会与七国集团联动,
10月24日至27日,中美第五轮经贸会谈在吉隆坡举行。谈判桌上风向复杂:北京时间10月23日,美国官员称特朗普正在考虑一份涵盖笔记本电脑到喷气发动机的“软件驱动产品”出口限制清单,用来回应中国最新稀土出口管制;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如果实行的话会与七国集团联动,试图以人多势众放大声势。
同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终止同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导火索就是安大略省播放的反关税广告,他指责对方进行欺诈性的干扰最高法院和其它法院的审判。其加征关税的政策先前已经被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定违法,案件预计于11月初上最高法院进行辩论,此时需要用更坚定的态度来稳住其支持者和舆论。
加拿大明显加大反制力度。当地时间22日,卡尼表示,加美数十年来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已经走到尽头,如果不顺与华盛顿相关协议,就不允许美国以不公平的方式进入其市场;对来自中国、加拿大自身不生产的部分钢铁、铝产品减免关税,发出对外多元化信号,同时计划在亚太经合峰会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面。
加方转向有现实压力: 美国高关税扩大之后,加国汽车等行业裁员、减产不断,企业和工会无法长久等待;安大略的政治人物批评关税既是表态又是回应选民情绪;同时政治周期需要明确的路线;卡尼提出十年内对非美国市场的出口翻倍,用大规模基建支撑就业和增长,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三条线索在会期交织: 中美在吉隆坡会晤,华盛顿酝酿限制清单,加拿大公开顶牛。贝森特刚谈到G7合作,北面的盟友便用减税来拆招,使现场的博弈更加胶着。把镜头推近日常经济: 笔记本、手机、服务器、飞机发动机等不是抽象名词,它们牵动着跨境供应链、就业和研发。
出口限制如果锁住了这样的产品,那它会拖累上游的软件许可、芯片固件、工业控制系统,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周期变长,企业的采购部门就怕这样的不确定,难以下单,更不敢签长期合同,消费者就会慢半拍。稀土从手机摄像头、新能源汽车电机、导弹制导等都需要它的性能。中国收紧出口体现了资源管理与产业安全,美国以“软件驱动”清单回应,直指卡脖子环节,谁先疼取决于两边产业链互赖的深度。
七国集团的这张牌看似好看,但真要协同的话,协调成本高。成员的产业结构、利益点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如何补偿、选票怎样安抚,不是一句口号可以解决的。加拿大给予中国特定铝钢减税,实际上是在多元道路上迈出更深的步伐,对中国来说是窗口,对美国来说是后院起火。
吉隆坡谈判桌更像压力测试台:不只是关税的讨论,更是规则、供应链和信任的博弈。特朗普以不退为承诺,渲染G7联盟的集体强硬,在画面中亮出贝森特的数量优势心理攻势。加拿大用实际政策试探同中国的合作空间,提高与美国的博弈筹码。
中国对于稀土的新管控既是产业安全的要求,又是国际谈判中划定规则边界的手段。对手用软件清单进行反击,靠的是承压能力与替代路径的铺设速度。能够稳住局势的只有技术自立、产业链多元化、市场拓展。外界把关关税和出口,内行考虑规则清单细节:哪些环节可以互相豁免,哪些需要立即上线安全阀。
具体到此次会谈,24至27日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信息量大。特朗普的出口限制还停留在“考虑”阶段,贝森特的G7联动只是“可能”,加拿大的关税减免也只限于一定范围,不同的词语力度不同,政策空间也不同。会场里的人读词如读判词,一个形容词都能使方案向左或向右移动。
贸易谈判不是数字竞赛,权力较劲和秤砣落地共存。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属于老戏码;加拿大的另辟蹊径有破釜沉舟之感;G7虽然反复提及,但实际上各国都在算计:谁损失大、谁让步快、谁能用政策托住国内产业基本盘,谁就多一份主动权。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消费和就业问题。如果限制蔓延到日用电子和工业设备上,全球价格上涨、供货周期变长,从一台电脑的到货到一条产线的改造都会变慢。加拿大减税能否使某些产品更容易进入北美市场,目前仅限于加国内不生产的产品,减税幅度和清单还需根据后续的细则决定。企业必须在合规的前提下,把采购路径由“一家”变成“多条线”,这是钱和时间的选择题。
不要被“美国要大部会中国人民稳住阵脚加拿大会突然倒戈”之类的表象冲昏了头脑。加拿大的行动不都是试探性质的,也有被动的防守,而美国除了征调军队还 Issuing a war warning as well as scrambling for insurance to avoid being adversely affected.。中国要做的就是稳住供应链、细化行业清单、盯住关键技术与资源安全阀,让会谈成为打开空间的窗口而不是被动应对的走廊。悬念仍在: 特朗普清单是否从考虑阶段走向签署阶段,优先类目为何。
G7能否拉齐步伐、协调产业利益;加拿大减税是一次性操作还是长期组合拳,APEC会议上是否会与中国有更大的合作;吉隆坡在细分领域里能否达成互相豁免的折中。风向已现: 美国加大了强硬的力度,盟友离心离德,中国资源、产业策略加快,全球供应链重构持续。机会存在于规则的缝隙里,关键在于首先把自家的路修好,在压力之下把该扛的扛住,把可以交换的筹码换到位。经贸谈判无神话、 没有救世主,只有策略、耐心和韧性,是一颗颗螺丝拧紧的细活。
来源:卢麒元点评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