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费米教授天眼收徒李政道”并非夸张修辞,而是当年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真实一幕:没有经过本科毕业、更无硕士学位的大二学生李政道,被恩里科·费米(1938 年诺奖得主)一眼相中,直接收为门下唯一的理论物理博士生。整个过程可拆成“三步识才”。
#头条媒体人计划#“费米教授天眼收徒李政道”并非夸张修辞,而是当年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真实一幕:没有经过本科毕业、更无硕士学位的大二学生李政道,被恩里科·费米(1938 年诺奖得主)一眼相中,直接收为门下唯一的理论物理博士生。整个过程可拆成“三步识才”。
一、泰勒“初试”——课堂一道题把李政道推到费米眼前
- 1946 年秋,李政道以“试读生”身份旁听的量子力学课上,爱德华·泰勒布置了一道计算量极大的习题。
- 李政道当夜交卷,解法比泰勒的“标准答案”还简捷。泰勒立即把试卷带到系务会展示,并专门递给费米:“You’d better take a look at this Chinese kid.”
二、费米“复试”——一次下午长谈即定师徒名分
- 费米约李政道来办公室,先让李把思路写在黑板,再随口追问“如果参数变 10 倍会怎样”“边界条件换一下又怎算”。李应对自如。
- 谈完费米当场说:“From next week, you work with me.”随即向研究生院提交申请,把“试读”身份转为正式博士生。
三、独家“开小灶”——每周一下午“一对一”成定制
- 此后两年,费米每周固定腾出整个下午与李政道面对面讨论:从恒星内部温度分布、μ 子衰变连续谱,到量子电动力学计算,全程手写推导。
- 李政道回忆:“我那时太年轻,不知道自己运气多好,能得到这样特殊的老师。”
结果
- 1950 年 6 月,24 岁的李政道以《白矮星的氢含量与能量产生机制》论文通过答辩,拿到人生第一张文凭——芝加哥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当年第一名。
- 四年后,他与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1957 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以说,正是费米“一眼识珠”并把全部精力倾注于这位尚未取得任何学位的中国学生,才成就了世界物理学史上罕见的“天眼收徒”佳话。
来源:卢三漫剪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