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对梦境的诡异解析(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6 15:00 2

摘要: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梦?梦里的人明明素未谋面,却带着熟人的温度,说话语气也像某个久未联系的旧友。醒来时,你浑身发颤,明明知道那是梦,却坚信某些片段曾在“另一个世界”真实发生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梦?梦里的人明明素未谋面,却带着熟人的温度,说话语气也像某个久未联系的旧友。醒来时,你浑身发颤,明明知道那是梦,却坚信某些片段曾在“另一个世界”真实发生过。

这些让你醒后仍心跳漏拍的梦境,真的只是大脑“关机清理内存”的随机放电吗?当量子力学的探针刺破意识的迷雾,我们发现:梦并非虚幻的“副产品”,而是宇宙最底层的量子规律,在人类大脑里上演的“沉浸式戏剧”。它藏着量子的叠加、纠缠与观测,藏着我们对世界最原始的感知密码。

深爱物理学的人很多,但你知道量子力学最颠覆常识的结论是什么吗?不是“薛定谔的猫既死又活”,而是微观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比如电子能同时在A点和B点,光子能既是波又是粒子,直到我们“观测”它,这种“叠加态”才会坍缩成唯一的结果。

而今天我要讲的是,梦境的“诡异和不合理之处”,恰恰是大脑在睡眠时打开了“量子叠加”的开关。

当你清醒时,负责逻辑判断的前额叶皮层像“纪律委员”,会把你乱飘的思绪拉回现实,告诉你“房子不能飘在天上”“外星人和你聊人生是不可能的”。但当你入睡,这位“纪律委员”下班了,负责记忆与情感的边缘系统,如海马体、杏仁核、默认模式网络开始“狂欢”。此时,你白天的记忆碎片,像早上喝的咖啡、昨天看的科幻片、童年的老槐树,不再受逻辑约束,像叠加态的电子一样,同时存在于意识里。

于是你看到了:老槐树的枝桠上挂着科幻片里的外星飞船,咖啡杯里泡着童年的槐花瓣,甚至能摸到外星飞船外壳的金属凉意。这些都是大脑用“量子叠加”拼出来的场景。就像把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玻璃球倒进搅拌机,没打开前它们是“混合态”,打开后才会分成三堆。梦里的“不合理”,不过是大脑还没按下“观测键”,也就是清醒后的逻辑梳理,让记忆碎片保持着“都可以”的叠加状态。

2023年《自然·神经科学》的实验印证了这一点:当人进入深度睡眠,默认模式网络会产生“量子相干振荡”,多个脑区的脑电波频率完全同步,就像一群人一起哼同一首歌。这种“同步”,正是记忆碎片“叠加”的神经信号。

而更加神奇的是,为什么梦会让你觉得“比现实还真”?你有没有梦到过去世的爷爷,他的手还是那么粗糙,摸你额头时带着晒过太阳的温度;梦到小学的同桌,她扎的马尾还是你当年偷偷扯过的样子,连说话的尾音都像从前。这种“代入感”,不是你的“记忆混淆”,而是量子纠缠在帮你“还原”感官体验。

量子力学里的“纠缠”,是一对粒子之间的“心灵感应”,不管离多远,一个的状态变化,另一个会瞬间响应。而大脑中的神经元,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连接”的。当你梦到“爷爷的手”,“爷爷的记忆”这个量子态被激活,和它纠缠在一起的“手的粗糙感”“晒过太阳的温度”“他喊你名字的声音”,会同步被激活。

这就像你买了一杯热奶茶,你摸到杯子的温度,同时会尝到奶茶的甜,闻到奶盖的香,这些感官体验不是孤立的,而是“绑定”在一起的。梦里的“真实感”,就是大脑用量子纠缠,把这些“绑定”的记忆与情绪,同步“播放”给你看。剑桥大学2022年的fMRI研究捕捉到了这一过程:当被试梦到“妈妈做饭”,海马体激活“妈妈的围裙”图像,杏仁核同步激活“饭香的情绪”,前扣带回则同步模拟“厨房的热气”。这三个区域的“纠缠式激活”,让你明明躺在床上,却像真的站在厨房门口。

限于篇幅,本期就先讲到这里,我们下期继续,一定要把量子力学对梦境的诡异解析讲透彻,让大家都能听得懂!关注我,科学的解读一直在路上!我,一直都在!

来源:举杯望明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