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两岸大日子仅剩1天!国台办广发请帖,民进党下达禁令也没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5 21:25 2

摘要:不准去北京?明天光复80周年纪念就要开始,台北半夜紧急发禁令,这事你怎么看

不准去北京?明天光复80周年纪念就要开始,台北半夜紧急发禁令,这事你怎么看


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台北降下旗,那天后来被叫作“台湾光复节”


大陆十五年前就固定纪念这一天,今年把场地抬到人民大会堂


邀请函早早送到岛内,收信人里最抢眼的两个名字——郑丽文、陈之汉


郑丽文,一个星期前才当选国民党主席


“当然要来大陆,怕就不要出来混”,她对着镜头丢下这句话


岛内论坛瞬间炸开,有人喊支持,有人骂卖台


陈之汉,人送外号“馆长”,健身房老板,也是百万粉丝网红


他过去常跟绿营一起骂大陆,这回却说想去北京现场看看


网路舆论两边扑火:支持说勇气可嘉,反对骂他换了颜色


大陆方面反应简洁明白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抛出“三步走”:高层往来、政治互信、良性互动


外加一条新优惠:第一次来大陆的台胞,证件费免了,到机场还能直接办一次证


此举被解读为“开门迎客”


民进党却按下刹车


陆委会深夜发文:公职人员、学校、艺人,统统不得赴陆参加纪念,更不准替大陆发声


理由是“避免受统战”


岛内法界指出:这条命令没有明确法律支撑,属行政口头紧急令


禁令出来,争议满城


有人追问:纪念抗战胜利、纪念台湾重返中国,有什么好怕?


民进党基层干部私下嘀咕:怕的不是历史,是民心


岛内经济一年不如一年,失业率六年来最高,年轻人抱怨“薪水不涨、房租狂飙”


20到24岁失业率12。08%,真实感受比数字更刺眼


《联合报》9月民调:63%的人对当局两岸政策不满意


最焦虑的,是30到39岁这拨原本“天然独”的年轻父母


他们开始发现,孩子连奶粉都买贵了,房贷压力越来越大


当口号对不上三餐,历史话题就可能撬动人心


大陆瞄准这一点,软硬兼施


一边继续欢迎台青实习、台企投资,扩大学习名额,拉长免签名单


一边依法制裁被认定助推“台独宣传”的企业,警告信号放在明处


从经济、文化到法律,多线同步推进


回头看,2015年光复70周年,台湾还派了代表团到北京致辞


那时两岸航线天天满员,榴莲、茶叶、水果连夜入港


谁都没想到,短短几年关系急转直下,航班锐减,学生陆续离开,大厂订单东南亚转单


对岸这回再摆席面,想要让人想起当年顺畅的生活味道


如果郑丽文成行,就是一次破冰,人们会重新盘算盘川账


民进党高层如果真罚,她在岛内反而会更红


“到底谁在害怕对话?”这句话已经爬上各大直播间弹幕


陈之汉更有意思,若他现场开直播,他的粉丝量够把三里河音量推到顶


北京方面的主题很简单:共同历史,共同未来


人民大会堂外摆着一张老照片,1945年那天,老兵给台湾孩子分白糖


走近看,画面里很多人穿草鞋、拿破布包,却笑得像过年


有人说,那笑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有力


照片不会说话,可它对得上今天的焦点:到底谁跟谁是一家?


岛内几个大学历史系老师申请带学生赴京,被校方婉拒


有学生发文:“只想看看原始档案,有这么可怕?”


留言区里,反对者搬出“国安”大帽子,支持者回以一句“历史不能选修”


对垒愈发刺眼,说明禁令反而点燃了好奇心


国民党内有人担心,若郑丽文踏出这一步,下一步是要选什么?


民进党则怕“蓝营借题翻身”,一旦选民对两岸缓和有期待,选情就变数大增


眼下岛内选战正酣,经济却没亮点


餐饮店挂出“急征工读生”,小时薪从160涨到200还没人应


外卖小哥排队领单,日跑十几小时才勉强过万台币


年轻人被房租追着跑,根本存不到钱


他们不在乎哪边抛出橄榄枝,只想要生计


如果明天的北京会场能带来实际利多,这份吸引力挡得住吗?


再退一步,即便禁令挡住了少数人,也挡不住通讯软件里的视频、连线、朋友圈


人心跨海很快,围墙却只挡住自己的耳朵


大陆多次提醒:“反独”红线清晰,不碰红线,啥事都好谈


民进党则不断加码“抗中保台”,两种路径正面交锋


接下来会怎样,没有谁能拍胸脯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光复80周年这个日子,给了两岸一次照镜子的机会


有人看见过去的牺牲,有人只看到当前的选票


明天上午九点半,人民大会堂灯亮,现场大屏滚动出席名单


如果郑丽文、陈之汉名字出现,舆论会重新洗牌


如果他们缺席,大陆会不会念出“空椅子”,也值得关注


最终决定权在两岸人民手上,是继续拉高墙,还是搭新桥?


你觉得这场纪念能不能成为缓和的开端?


或者,一切不过昙花,选后仍旧针锋相对?


说说你的判断,留言里见

来源:足智多谋芒果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