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龙超清,是宁冈人,中学生,和袁文才站在对立面上。其父叫龙清海,曾任江西省伪教育厅厅长。龙任宁冈县委书记,有地方主义,有明显的土籍和客籍界限,对客籍有不正确的观念。
《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人物——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17)
陈正人
(编者按)这篇回忆录是根据陈正人同志一九七〇年十二月间与井冈山博物馆同志的四次谈话记录整理的。
当时,陈正人同志曾对记录稿逐字逐句作了修改和补充。此次发表,文中历史事实都没有变动,只对个别文字作了订正。
二龙超清,是宁冈人,中学生,和袁文才站在对立面上。其父叫龙清海,曾任江西省伪教育厅厅长。龙任宁冈县委书记,有地方主义,有明显的土籍和客籍界限,对客籍有不正确的观念。
从现在看来,龙在主席离开井冈山以后的一段表现并不怎么样。他的出身是大官僚,后来自己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虽然入了党,还任过县委书记,可是旧的思想意识还是比较多的。
后来,可能是在肃清AB团时当作AB团分子被处决了的,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死的,我不大了解。
朱昌偕,是永新人,裁缝工人,任永新赤卫队党代表。那时他年纪很小,只有二十多岁,打起仗来很勇敢。后来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被当作AB团分子误杀,没听到过有什么叛变行为。
刘天干(毛选上是刘天千),是永新人,出身很好,是雇农。后来邓乾元离开特委,刘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恐怕也是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被作为AB团分子而误杀了。
现在看来是杀错了。他们出身都很好,是土豪劣绅的死对头,是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经过了一些斗争锻炼的共产党员。
在“七大”时,中央有个决定,认为当作AB团误杀的,可以平反,可以作为烈士看待。
圆盘珠,是茶陵人,农民,后来好象担任过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主席。
谭思聪,是茶陵人,中学生,后任茶陵特区书记。这个人后来牺牲了。还有一个名叫谭家述,也是茶陵人,任茶陵赤卫队队长,对圆盘珠和谭思聪的情况比较熟悉。
谭兵,此人是酃县人。
李却非,是酃县人,北大学生,任酃县县委书记。
朱亦岳(毛选上写作宋亦岳),是莲花人,知识分子出身,任莲花县委书记,后牺牲(牺牲情况不详)。
王佐农,是遂川人,农民,湘赣边界特委常委。那时常委有三个人:谭震林,陈正人,以及王佐农。听说此人后来牺牲。
宛希先,是湖北人,知识分子出身,任过三十一团政治部主任(那时三十一团和二十八团都有政治部主任)。其哥叫宛希俨,也是共产党员,大革命后任过江西省委书记,后牺牲。
宛希先在前委中是个比较机动的人物,有时在这个营任党代表,有时在那个营任党代表。在整顿党组织的时候,主席指示解散永新县委,宛执行了主席的这个指示。在执行过程中,宛杀了几个人,得罪了永新县委,王怀等人就此怀恨在心。
一九二九年十一、二月间,在永新小江区茶水冲一带召开特委会议时,王怀把罪名强加在宛的身上,说他有个人野心,最后把他枪毙了。
那时永新县委和宁冈县委的观点是一致的,在特委里占多数。这是王怀等人地方主义发作的结果。
一九三〇年我把王怀杀死宛希先的情况告诉了主席。主席知道后,认为王怀做错了。宛在被杀之前,虽是特委成员,但不住在小江区,经常帮助茶陵特区开展工作。
宛希先思想水平很高,是一个相当有水平的人。但是,有点自信,看问题有点偏见。宛希先在井冈山的表现是很好的,应该作为烈士看待。
杨开明,是长沙人,虽然在井冈山上是跟湖南省委走的,是反对主席的,但是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杀死了,为革命而牺牲。
何挺颖,是陕西人,知识分子出身,任三十一团政治部主任时间比较长一点,恐怕是在红四军下山以后的途中牺牲的,牺牲得比较早。
何是个很厚道的人,品质很好。一九二八年三月,他任师委书记时,还是听主席的话的。在井冈山上,他也是听主席话的。
袁德生,是水口山工人,任中央巡视员,也是湖南省委的巡视员。袁本人不错,非常忠实可靠,但水平不高,有点糊涂,有时也能听主席的话。
袁每次来井冈山,往往是替中央到这儿来要钱的,说中央没钱用了,要井冈山帮助解决一点。袁任过湘赣省政府主席,后作 AB团误杀。
宋乔生,是湖南人,水口山工人,好象懂得修理枪械。
毛科文,是湖南宜章县人,农民。毛科文是湘南暴动出来的。
来源:观史惜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