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总统大选:左翼崛起与旧体制震荡下的国家变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6 14:10 1

摘要:中间派这几年确实没攒下好口碑,光看菲安纳・法尔党那事儿就知道,本来想推吉姆・加文当候选人,这人以前是都柏林明星教练,看着挺靠谱,结果被扒出3300欧元的租房财务丑闻,最后只能退选。

爱尔兰人这几天都在等本周五,不是等什么节日,是等总统票选开票。

全国人盯着呢,连国外都在看,就想知道68岁的凯瑟琳・康诺利能不能赢,把那象征“国家良知”的总统位子拿到手。

路透社刚出的民调挺有意思,康诺利比对手希瑟・汉弗莱斯多了19个点,这差距不算小了。

汉弗莱斯是老政客,以前还当部长,可现在被贴上“旧势力代表”的标签,选情一天比一天差。

中间派这几年确实没攒下好口碑,光看菲安纳・法尔党那事儿就知道,本来想推吉姆・加文当候选人,这人以前是都柏林明星教练,看着挺靠谱,结果被扒出3300欧元的租房财务丑闻,最后只能退选。

这波操作,不光政党没面子,网友还天天追着“吃瓜”,民意支持度能不跌吗?反观康诺利,她可不是普通政客,以前是律师,现在是左翼的核心人物,说话特别敢。

比如她公开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不对,还反对德国加军费,甚至说德国这做法“让人想起三十年代的军国主义”。

这话一出来,媒体和网友都炸了,支持者觉得她敢说真话,反对的也不少,但不得不承认,她这“敢言”的标签是立住了。

康诺利早年还加入过工党,后来因为理念不合退了党,2016年自己选上议员,2020年又当上副议长,一步步走得挺扎实。

更有意思的是,她还会爱尔兰语,社交平台上发足球、篮球视频,投篮动作挺利索,评论区全是“女神”,年轻人就吃这一套。

爱尔兰经济在欧盟里算不错的,可老百姓住房问题一直没解决。

左翼老说总理米歇尔・马丁和汉弗莱斯不管住房危机,社交网上全是“政府不作为”的声音,年轻人更直接,说“再也不信旧政客的话”。

我查了下数据,都柏林房价平均五十多万欧元,年轻人年薪才三万多,想买套房得攒十年首付,这谁顶得住?康诺利也聪明,竞选时就抓着这事儿说,要为老百姓发声,这不就圈了一波粉吗?

除了住房,移民问题也闹得凶。

右翼觉得政府对移民太松,最近首都附近还发生了难民酒店骚乱,抗议的人和警察对峙,场面挺乱。

中间派想平衡,可啥实际动作没有;康诺利倒是有说法,既支持人道主义移民,又说要加快建保障房,这样安置矛盾能少点。

如此看来,她这立场比中间派更实在,难怪能拉到中间选民,外交上分歧也大。

康诺利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反对德国加军费,左翼也说政府对以色列太软弱。

爱尔兰本来就奉行中立外交,二战后都没加北约,老百姓大多也同情巴勒斯坦,不赞成德国扩军,很显然,康诺利这立场跟多数人对得上,这也是她民调高的一个原因。

本来想觉得外交话题离老百姓远,后来发现,爱尔兰人对“中立”这事挺在意,康诺利刚好踩中了这个点。

这边康诺利势头猛,中间派那边就惨了,菲安纳・法尔和芬恩・盖尔这两个党,以前长期掌权,现在跟“老贵族”似的,民意支持度掉得厉害,网友都刷“中心政党不行了”。

搞不清他们咋还不醒悟,汉弗莱斯还老为政府辩护,被说“脱离现实”,攻击康诺利“反欧盟”也没人信,这不是白费劲吗?

爱尔兰左翼以前挺惨的,老分裂内斗,从来没拿到议会多数,这次康诺利起来了,有人说这是左翼百年最接近执政的一次。

本来想觉得左翼这下能团结了,但后来发现,康诺利是独立候选人,虽然有新芬党、工党支持,可左翼内部以前的矛盾还在,真要合作组阁,怕是没那么容易。

毕竟以前左翼parties就因为政策不一样吵过不少次,现在只是因为康诺利暂时拧到一起,后续能不能稳住还不好说。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肯尼教授说得挺实在,总统选举能看出民意走向,但不一定能让左翼在议会赢。

下次全国大选还得等四年,这期间中间派可能调整政策,比如多建保障房、优化移民安置,要是真这么做了,说不定能拉回点选民。

毫无疑问,康诺利就算赢了总统,也只是第一步,总统本身没多少实权,想推动左翼政策,还得靠议会支持。

现在离投票就剩几天了,爱尔兰街头到处都在聊这事儿,有人觉得康诺利能赢,有人担心左翼撑不住。

不管结果咋样,这次选举算是爱尔兰政治的一个分水岭,中间派的旧体制开始晃了,左翼也有了新机会。

我也等着看周五开票,想知道这个西欧小国会不会真迎来“百年变局”,这事儿对其他西欧国家也有参考,毕竟传统政治体制转型,现在都是个大话题。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