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女团被芒果盯上,资本收编“草根明星”,他们还能保持初心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6 14:31 2

摘要:造梦师公司不是来帮她们唱歌的,是来拆掉她们的舞台,换上标准灯光、统一服装、固定脚本,再贴上“真实人设”的标签,卖进流量池里。

芒果TV一出手,300个地下女团的命就不是她们自己的了。

这不是选秀,这是收割。

造梦师公司不是来帮她们唱歌的,是来拆掉她们的舞台,换上标准灯光、统一服装、固定脚本,再贴上“真实人设”的标签,卖进流量池里。

地下偶像从2011年在上海女仆店起步,到2025年全国超300个团体,靠的是什么?

不是滤镜,不是经纪公司,是粉丝蹲在咖啡馆角落,看着偶像唱跑调还笑得开心;是姑娘们自己写歌,粉丝帮着改词;是演出结束,大家围在一起吃泡面,谁多给了一包辣条,都算情分。

这种关系,不是消费,是陪伴。

芒果不关心这个。

他们关心的是,为什么B站和东方卫视拍了节目没人看?

因为那俩平台没动真格的。

B站让粉丝投票决定谁上台,东方卫视只跟拍不剪辑,他们知道,一动,就变了。

芒果不一样,他们要的是数据,是广告,是联名款周边,是线下演出票卖到880块,是品牌方愿意为“真实感”买单。

他们不拍地偶,他们在生产“地偶牌”商品。

你以为他们想帮地偶出名?

他们想的是,把地偶变成低配版选秀,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大的情绪价值。

那些在小剧场跳错步、衣服皱巴巴、开口跑调的姑娘,为什么能火?

因为她们不完美,但真实。

观众不是来看神仙的,是来看和自己一样,会累、会怕、会哭、会笑的活人。

芒果懂这个,但他们不想留住这个。

他们要的是可控的“真实”——唱错可以重来,情绪可以设计,人设可以包装。

粉丝掏钱,不是为了看一个女孩从笨拙变厉害,是为了看一个被精心打磨的“人设”从头到尾不崩。

这和韩流偶像有什么区别?

没有。

AKB48最早在秋叶原剧场唱歌,粉丝可以摸到她们的头发,现在呢?

上综艺、拍广告、开演唱会,门票贵得吓人,粉丝只能在远处尖叫。

地偶要是走这条路,三年后,你去现场,看到的不是那个曾经蹲在地上帮你捡麦克风的姑娘,而是一个穿着统一制服、微笑标准、台词背熟、连眼泪都按剧本流的“产品”。

芒果算得清这笔账。

2023年全国91个地偶团体,2024年翻倍到174个,2025年突破300个,说明什么?

说明选秀停了,年轻人没地方去了。

他们不是不爱偶像,是不爱被包装的假人。

地偶成了他们的出口。

芒果看到的是流量缺口,不是人心缺口。

他们要的不是让更多人看见地偶,是要把地偶变成可复制、可量产、可变现的流量工具。

他们给经纪人,不是为了帮姑娘们成长,是为了控制她们的社交账号、演出排期、商业合作。

他们找广告商,不是为了帮她们赚生活费,是为了把“真实”变成卖点,贴上标签,放进货架。

你见过哪个品牌会为“不完美”付钱?

只有“可控的不完美”才值钱。

芒果要的,是让粉丝觉得“她们没变”,其实,她们早被换掉了灵魂。

B站和东方卫视的节目没火,是因为他们没动手。

芒果动手了,而且是直接插进根里。

他们不是在记录,是在改造。

他们以为,只要给资源,地偶就能活。

可他们忘了,地偶的命,不在舞台,不在镜头,而在那些凌晨三点帮着搬设备的粉丝,在那些省下饭钱买票的人,在那些写信说“你唱得不好,但我喜欢你”的信里。

这些,芒果给不了,也不敢给。

他们能给的,是流量,是曝光,是签约合同,是明天的演出必须穿蓝色裙子。

你猜,当姑娘们不能再穿自己买的旧T恤上台,当她们不能再和粉丝说“今天嗓子疼,我们改歌吧”,她们还剩下什么?

剩下的,是合同,是KPI,是后台的咖啡杯上贴着的“人设管理手册”。

芒果想用地偶打开城市流量入口,这没错。

但地偶不是景点,不是打卡地,不是能贴上二维码卖文创的打卡点。

它是人心的缝隙,是年轻人在冰冷世界里,还能摸到一点温度的地方。

你给它装上空调,装上灯光,装上直播设备,它就不叫地偶了,它叫“人造温情体验馆”。

你可以说,不这样,她们连饭都吃不上。

可你有没有想过,她们当初选择地下,不是因为没本事,是因为不想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

现在,芒果给了她们饭,却拿走了她们说话的权利。

她们能唱,但不能唱自己写的歌;她们能跳,但不能跳错一步;她们能哭,但只能在剧本允许的时候哭。

地偶不是被淘汰了,是被换血了。

你愿意花钱,去看一个被包装好的“真实”吗?

还是,你愿意蹲在角落,看一个连鞋带都系不好的姑娘,笑着对你说:“今天,我进步了。”

你还会为她买票吗?

来源:魔法星球R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