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沉积学到沉积圈科学:百年简要回顾与发展展望王成善, 马永生, 彭平安, 邹才能, 谢树成, 肖文交, 张水昌, 胡修棉, 王剑, 高抒, 侯明才, 朱筱敏, 邵龙义, 吴怀春, 刘志飞, 陈中强, 朱如凯, 陈曦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建院40周年专刊
谨以此专辑,献给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不惑之年,并向所有为之奋斗的同行者致敬!
从沉积学到沉积圈科学:百年简要回顾与发展展望
王成善, 马永生, 彭平安, 邹才能, 谢树成, 肖文交, 张水昌, 胡修棉, 王剑, 高抒, 侯明才, 朱筱敏, 邵龙义, 吴怀春, 刘志飞, 陈中强, 朱如凯, 陈曦
海相碳酸盐岩全储层效应的提出及勘探意义——以川中二叠系为例
文龙, 侯明才, 罗冰, 张玺华, 黄可可, 陈聪, 钟瀚霆, 陈超, 彭瀚霖, 孙豪飞, 高兆龙, 甯濛, 李天军, 王夏, 李昌伟
青藏高原由海变陆的历史——构造与海平面双重奏
胡修棉, 马安林, 王建刚, 蒋璟鑫, 张世杰, 许艺炜, 赖文, 邓涛, 薛伟伟, 安慰, 王成善
三角洲分类及浅水三角洲定义问题探讨
邵龙义, 潘浩, 王学天, ZAVALACarlos, 周凯, 杨仁超, 邵延文, 鲁静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及周缘二叠纪源—汇过程与古地理重建
张成弓, 刘磊, 王志伟, 李丹, 王译羚, 马贤成, 唐文燕, 赵俊兴, 王峰, 陈洪德
沉积物重力流搬运演化与沉积过程
杨田, 操应长, 田景春, 蔡来星, 刘蓥霖, 崔蓉, 朱忠华, 罗星兰
刍议“台内滩”
陈代钊, 郭川, 杨钹, 丁一, 唐攀, 韩俊
深时高频古风暴沉积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以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甘溪组为例
李凤杰, 王佳, 陈政安
川中古隆起灯影组多期盐水成岩流体活动与成储意义
文华国, 罗连超, 丁一, 张晨
致密砂岩孔隙形成机制与差异成岩演化——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林良彪, 余瑜, 朱宏权, 翟常博, 王威, 杨映涛, 刘君龙, 黄彦庆, 曾韬, 刘明, 邱玉超, 金值民
天文周期约束下湖相页岩岩相组合类型及其发育特征——以东营凹陷南坡始新统沙河街组为例
张顺, 刘惠民, 韩豫, 梁超, 李军亮, 黄智敏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凉水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宋金民, 刘树根, 郭嘉欣, 罗冰, 李智武, 张本健, 金鑫, 陈骁, 叶玥豪, 王佳蕊, 张玺华, 杨迪, 陈延贵, 李柯然, 王斌, 罗平
植物化石碳同位素与长链正构烷烃单体分子碳同位素对比研究
伊海生, 伊帆, 田康志, 石宇翔, 徐学敏
古盐度指标:进展与挑战
夏芝广, 程猛, 陈欣阳, 李超
基于河湖相沉积记录重建成都平原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
董俊玲, 王乾, 李喆, 欧阳辉, 苏涛
贵州瓮安磷矿区寒武系牛蹄塘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庞艳春, 林丽
白云岩成因研究方法:回顾与展望
甯濛, 梁子珩, 冯滟杰, 夏攀, 沈冰, 文华国
硅质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进展与分类新启示
穆财能, 周荟佳, 陈安清, 侯明才
基于大洋钻探计划的年龄—深度模型对比研究
龚成, 张鹏程, 韩卿臣, 马超
来源:沉积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