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及“城市美容师”,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环卫工人,最常见到的则是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清扫保洁员。在播州区,清扫保洁工作划分为日常清扫与快速保洁。其中,快速保洁组实行两班制,从清晨6:30直至深夜23:00,哪里出现垃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骆静身为其中一员,十二年
在遵义市播州区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披星戴月、风雨无阻,用辛勤的汗水守护着城市的洁净,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城市美容师”。
提及“城市美容师”,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环卫工人,最常见到的则是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清扫保洁员。在播州区,清扫保洁工作划分为日常清扫与快速保洁。其中,快速保洁组实行两班制,从清晨6:30直至深夜23:00,哪里出现垃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骆静身为其中一员,十二年来始终坚守岗位。
“我从事这份工作十三年了,早上六点半到十二点是一个班,下午五点到晚上十一点是另一个班。我是快速保洁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骆静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快速保洁岗位的精髓——“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他们的工作时间覆盖了城市的清晨、傍晚和深夜,是城市洁净最直接的守护者。
在骆静和同事一起维持路面干净的同时,负责清收清运的环卫工人也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他们是城市“代谢”的关键力量,肩负全天候作业重任,驾驶清运车辆穿梭于街巷之间,及时清运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为城市洁净持续发力。
“我负责垃圾清运工作,总共要负责18个垃圾箱,每一班大概要清运10箱,处理一箱垃圾约40分钟,差不多六七个小时能完成工作任务。”在杨大钧的话语间,让我们看到了这份工作背后的默默付出。他们如同城市的“清道夫”,在黎明前完成一次次“负重前行”,保障了城市垃圾日产日清、不滞留不堆积。
除了垃圾清扫与清运,洒水降尘也是环卫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城市空气净化的重要举措,环卫工人们驾驶洒水车穿梭于城市各处,依据天气和空气质量情况,合理安排洒水路线与时间,确保道路保持湿润,有效抑制扬尘污染,让城市空气更清新。
“我们会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工作安排,增加洒水降尘作业频次,就是想让大家有一个干净的出行环境。”罗孟良的工作,展现了环卫作业的“科学性”。如今的环卫工作不再是单纯“洒水”,而是更精准地开展“降尘”与“冲洗”,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环境的舒适度。
从机械化洒水到人工辅助配合,播州区的环卫工作已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运转机制。以路段为中心、以时间为轴线,构建起覆盖清扫保洁、清收清运、水车作业的无缝对接作业链。这种动态调整的班次安排,能确保在车流人流高峰期前完成主要清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我们以路段为中心,以时间为轴线,形成无缝对接的作业链。先进行机扫,再开展人工精细化清扫,之后进行巡回保洁,班次安排会根据车流、人流以及天气情况随时调整。”环卫管理队长张光兰介绍道。在播州区,环卫工作早已不是简单的“扫地”,而是一个环环相扣、高效协同的系统工程。在科学分工的框架下,不同岗位的环卫工人各司其职,用分秒必争的坚守,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城的洁净网络。
“为了让环卫作业更高效,我们推行‘路段队长+网格环卫工’模式,每条路都设有专职队长统筹工作,再划分多个网格由工人定点负责,确保责任到人、卫生无死角。同时,按任务类型细分清扫保洁、清收清运、洒水降尘等岗位,让大家各负其责。作业方式上,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覆盖主干道,人行道、广场及背街小巷则采用人工作业,全力保障工作高效运转。”播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服务站副站长易得学表示。
分秒守护,昼夜不息。播州区的环卫工人们凭借科学分工与无私坚守,换来了城市的整洁洁净。他们不畏寒暑、无惧风雨,无论清晨还是夜晚,始终在岗位上忙碌。他们用双手清扫路面、捡拾垃圾,让城市保持整洁美丽。这份坚守,既是对职业的忠诚,更是对城市的深情告白。
10月26日是“环卫工人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的“城市美容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通讯员 李宁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孟锦群
三审 潘树涛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