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頔那句“爷们儿要脸”,当初不过是他随口一哼的段子,结果被杨幂拿来当综艺梗,被广告商印在T恤上,被直播间的主播当口头禅,没人问过他一句“这话说了算不算你的”。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上火一句梗,比发一首歌还快?
马頔那句“爷们儿要脸”,当初不过是他随口一哼的段子,结果被杨幂拿来当综艺梗,被广告商印在T恤上,被直播间的主播当口头禅,没人问过他一句“这话说了算不算你的”。
他没闹,也没骂,就悄悄找了律师,发了函。
没人想到,一个看似玩笑的词,真能值280万。
更没人想到,国家版权局今年突然把“网络热梗”写进了审核新规——原来不是他太较真,是这世界早该改了。
草莓音乐节上,他把这句话改成了全场大合唱,八千万播放量,不是靠流量算法推的,是几千人站在台下,自己喊出来的。
那一刻,他不是在维权,是在把属于自己的东西,重新拿回来。
笑果文化开始给原创者分钱了,闫佩伦那1.2万,不是打赏,是认账。
以前我们觉得,梗嘛,谁用不是用?
可当一个词能撑起一个品牌、一套衣服、一场营销,它就不再是“大家的”,它是某个人凌晨三点写下来的、带着体温的句子。
有人笑他矫情,说:“你唱《南山南》的时候,谁记得你?
”可你忘了,真正让人记住的,从来不是旋律,是那句“爷们儿要脸”里藏着的倔强——他不是要钱,是要别人知道,这世上,有些话,不是随便就能拿来用的。
现在他注册了二十个商标,从文具到卫衣,不是想赚钱,是怕以后的孩子,再用这句词时,得先查查,它到底是谁的。
我们总说网络是免费的,可免费的背后,是谁在默默买单?
马頔没喊口号,他只是做了件最简单的事:不让你白拿。
来源:清新荷叶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