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我们在学校学的科学知识其实并不准确:闪电会多次劈同一处,舌头没有明确味觉分区,物质远不止固液气三态。本文拆解20个常见误区,用科学依据纠正认知,帮你掌握更精准的科学常识。
很多我们在学校学的科学知识其实并不准确:闪电会多次劈同一处,舌头没有明确味觉分区,物质远不止固液气三态。本文拆解20个常见误区,用科学依据纠正认知,帮你掌握更精准的科学常识。
这句让人安心的说法,最初是为了暗示坏运气很少重复,但大自然不会遵循人类的迷信。
实际上,闪电会反复击中同一位置,尤其是高大建筑,它们能提供最便捷的接地路径。
帝国大厦每年会被闪电击中约25次,这让这个“常识”彻底沦为谣言。
19世纪的化学课,让“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物质状态深入人心,但科学早已超越这种简单模型。
如今我们已知的物质状态包括等离子体(宇宙中最常见的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以及多种在极端条件下存在的特殊状态。
1995年首次制造出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十分奇特,数千个粒子会像单个“超级原子”一样协同运动。
真正的原因是地球23.4度的自转轴倾斜,而非与太阳的距离——事实上,北半球冬季的1月,地球反而离太阳最近。
自转轴倾斜决定了哪个半球能获得更多直射阳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离太阳最远的7月,反而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月份。
甜、酸、咸、苦、鲜这五种基本味觉,在整个舌头上都能被味蕾感知到,只是敏感度略有差异。
1974年,弗吉尼亚·科林斯的实验明确证明,味觉感受器在舌头上的分布是均匀的,这推翻了流传数十年的错误科学认知。
古代航海者重视北极星,并非因为它亮,而是因为它几乎正对着地球北极点,位置极为便利。
事实上,天狼星才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而北极星的亮度排名仅在第50名左右。
它的名气源于位置,而非发光强度。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在教育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忘了更新认知。
现代研究已确认至少21种不同感官,包括本体感觉(感知身体位置)、内感受(感知内脏状态)、平衡觉、温度觉和痛觉。
1998年一篇研究论文称麻腮风(MMR)疫苗与自闭症有关,引发全球家长恐慌,这个危险谣言就此传播开来。
后来调查发现该论文数据造假,论文被彻底撤回,主要作者也被吊销行医执照。
涵盖数百万儿童的大规模研究表明,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完全没有关联。
“喝口白兰地取暖”的说法流传了几个世纪,甚至出现在古老的医学文献中。
虽然酒精会扩张皮肤附近血管,让人暂时感觉温暖,但这实际上会加速身体核心热量的流失。
身体温度下降得更快,在寒冷环境中患低体温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确实是世界第一,但如果从山脚到山顶测量总高度,它就不是最高的了。
夏威夷的冒纳凯阿火山,从深海底部的山脚到山顶,总高度约10千米,不过只有4.2千米高出海平面。
由于板块运动,珠穆朗玛峰每年约升高4毫米,但要赶上冒纳凯阿火山的总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家已制造出多种合成材料,比如纤锌矿型氮化硼和蓝丝黛尔石(六方碳的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它们的硬度能超过钻石。
如今许多工业切割工具使用立方氮化硼,它的硬度接近钻石,但生产成本低得多。
过去的微重力生理学课程认为,没有重力的作用,胃里的气体和液体无法分离,所以在太空中无法打嗝。
但宇航员在太空中确实能打嗝,只是常出现“湿嗝”——没有重力帮忙分离,气体和液体会混合在一起排出。
NASA甚至测试过特殊服装,帮助宇航员应对失重环境下不适的肠胃反应。
早期天文学家发现,星系的旋转速度太快,仅靠可见物质的引力无法维持稳定,于是提出了“缺失质量”的概念。
但暗物质远非隐藏的气体或尘埃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只通过引力相互作用,无法被光线探测到。
这种神秘物质约占宇宙中所有物质的85%,尽管科学家已研究数十年,仍无法在实验室中直接探测到它。
这个谣言是为了阻止儿童打扰鸟巢,声称人类气味会让母鸟害怕并遗弃雏鸟。
但大多数鸣禽的嗅觉很差,它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识别雏鸟,而非气味。
这种误解源于石墨最初被称为“黑铅”(plumbago),“铅笔芯”(lead pencil)的说法也因此流传下来。
现代铅笔的“笔芯”是纯石墨(碳的一种),从未含有过金属铅。
16世纪时,石墨非常珍贵,甚至被用来包裹炮弹,当时的铅笔堪称奢侈品。
这个谣言可追溯到公元1年的老普林尼,他记载鸵鸟遇到危险时会把头藏进灌木丛,后来维多利亚时代的博物学家将其演绎成“埋进沙子”的说法。
真实的鸵鸟应对危险的方式要明智得多:它们要么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逃跑,要么将身体贴在地面,脖子伸直伪装。
从远处看,这种防御姿势会让人误以为它的头埋进了沙子。
鸵鸟孵蛋时,确实会用喙翻动蛋,但绝不会把脑袋埋进沙子。
所有蝙蝠都有功能正常的眼睛,许多果蝠甚至主要依靠出色的视觉导航,而非回声定位。
即便是以回声定位闻名的微型蝙蝠,在夜间飞行捕猎时,也会同时使用回声定位和弱光视觉。
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能把蛋立起来——春分秋分并不会显著改变地球的引力或自转稳定性。
目前同时立起鸡蛋的世界纪录超过70个,就是在一个普通的非分点日子里创造的。
早期包装确实使用纯锡,但即便制造商改用更便宜的材料后,旧名称仍保留了下来。
现在的“锡纸”其实是铝箔,大多数罐头则由钢或铝制成,表面有薄薄的保护层。
真正的锡箔现在很难见到,它比我们常用的轻质铝箔更厚、更硬。
过去的热胀冷缩课程认为,铁受热膨胀会让埃菲尔铁塔在夏天“长高”15.2厘米。
虽然铁塔确实会因热胀冷缩发生形变,但膨胀幅度只有几厘米,并非15.2厘米,而且这不是“长高”,只是金属受热后的轻微伸展。
到了冬天,金属遇冷收缩,铁塔甚至会比原来矮15厘米左右。
在标准大气压(1个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摄氏度,沸点是100摄氏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温度。
只有在极特殊的条件下,比如真空舱内的“三相点”,水才能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在珠穆朗玛峰上,由于大气压低,水的沸点只有约71摄氏度。
这些科学误区曾误导很多人,如今真相已被揭开。你还知道哪些学校教过的“假知识”?欢迎分享你的发现和依据。
来源:悠悠趣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