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刚午睡起来的杨凝式老爷子,正饥肠辘辘,突然看到“友人”派人送来的时令蔬菜韭菜花和肥羊羔,从《韭花帖》这封回信的字里行间,看到他除了感激之情外,好像还在流口水。
刚刚午睡起来的杨凝式老爷子,正饥肠辘辘,突然看到“友人”派人送来的时令蔬菜韭菜花和肥羊羔,从《韭花帖》这封回信的字里行间,看到他除了感激之情外,好像还在流口水。
这当然是戏谑的话。
我想从“忽蒙简翰,猥赐盘飧”这两句话,解读杨凝式作为文人的风雅。网上大部分的解释是杨凝式睡醒后收到了“朋友”的书信和美食,但是细读这两句话,似乎可以挖掘“友人”更深层次的信息。杨凝式在信中即景即情写下的这两句话,我们可以逐字逐句来解析其深意并挖掘“友人”的身份。
从字面释义,“忽蒙”即忽然承蒙,体现了事件的意外性,也表达了谦逊和感激之情。“简翰”的本意指书信,这里代指送信来的使者或朋友的来信问候。“猥赐”中的“猥”是谦词,表示对方送他韭花蘸酱的行为是屈尊、降低了身份,有“承蒙您不嫌弃”的意味;“赐”是敬语,指对方的赠与是高贵的、值得感恩的。“盘飧”中的“盘”是盛放食物的器皿,“飧”指晚饭,泛指饭菜、食物。所以,这两句直译过来就是:忽然收到您的来信(或见到您派来的使者),承蒙您屈尊赐予了我一盘韭菜花。
我们再从杨凝式的身份来看,他是唐末进士,唐朝灭亡后,他经历六朝十四帝,官位虽然多为闲职,但也达到了太子少保、太子少师之高位,去世后尊称为太子太傅。所以,像杨凝式这样的达官贵人,在信中说承蒙您屈尊赐予了我这盘晚餐,说明送餐的人极有可能就是皇帝,而非普通友人。
这段分析并非故意为杨凝式攀附权贵,而是想更深层次还原事实真相。当然,作为千古流传的书法杰作,我们看书法本身更重要。从“忽蒙简翰,猥赐盘飧”这两句话感受到杨凝式的文化内涵与风雅所在。
一个风雅的午后,杨凝式午后睡醒,正感到饥饿(“昼寝乍兴,輖饥正甚”)。这时,一位朋友(很可能是一位地位颇高的友人,如君王或重臣)派使者送来了一封信,并随信附赠了一盘食物,其中就包括了美味的韭花酱(“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这盘“盘飧”正是他当时最需要的东西,可谓雪中送炭,因此他的感激之情尤为真挚和强烈。
就这件事,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交往的礼仪与风度,把礼尚往来具象化,朋友之间不送金银财宝,而是送一份契合时令(初秋韭花)且能解人燃眉之急(正甚饥)的精致小食。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雅、体贴的馈赠。
这两句话也展现了古代文人谦敬的书面语言,杨凝式在表达感谢时,用词极尽谦卑与尊敬。“蒙”、“猥”、“赐”等字眼,都是在刻意压低自己、抬高对方,这是古代文人书信中体现修养和礼貌的固定格式,使得一件普通的赠食事件充满了庄重的仪式感。
同时感受到古人生活细节的诗意升华,收到一碟韭花酱,在现代人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在杨凝式笔下,通过“忽蒙简翰,猥赐盘飧”这样文雅而郑重的表述,一个日常的生活片段被提升到了一个精神与情感交流的层面。它记录的不仅是一顿饭,更是一份被深刻感知的友情与体贴。
所以,“忽蒙简翰,猥赐盘飧”是《韭花帖》这个故事的开端,是触发杨凝式所有美妙感受和写下这封千古法帖的“缘起”。
杨凝式用典雅的语言,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即时“投喂”,精准而又充满敬意的描述。它完美展现了古代文人如何将平凡的日常生活,通过语言和行为,点染成一种极致的风雅。 这种将生活艺术化的能力,正是《韭花帖》最动人的精神内核之一
来源:愙斋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