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张在暨南大学开学典礼上的照片,真没什么特别的,简单的运动装,站在讲台上,一个18岁女孩该有的样子。结果就因为体态看着比以前饱满了一点,立刻就有人跳出来截图,大做文章,什么发福、不自律的帽子直接就扣上来了。风凉话更是难听,跳不动就退役吧、浪费天赋,甚至有人翻旧
估计陈芋汐都没想到,就一个月,全红婵竟然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那张在暨南大学开学典礼上的照片,真没什么特别的,简单的运动装,站在讲台上,一个18岁女孩该有的样子。结果就因为体态看着比以前饱满了一点,立刻就有人跳出来截图,大做文章,什么发福、不自律的帽子直接就扣上来了。风凉话更是难听,跳不动就退役吧、浪费天赋,甚至有人翻旧账,嘲讽她的文化水平。好像一个世界冠军,站在大学校园里,本身就是个错误。
外头的人哪知道这些,他们只看到照片,却没想过,这姑娘从17岁到18岁这一年,身高猛地窜了7厘米,体重也跟着涨了差不多7公斤。这对普通孩子是好事,但对一个练跳水的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所有练了十几年的肌肉记忆、发力点、空中翻腾的节奏,几乎都要清零重来。高敏早就说过,女运动员身体发育这一关,比攻克什么技术难关难多了。全红婵自己也在训练日记里写:现在站在台上,总觉得水面离我的距离跟以前不一样了。
面对那些嘈杂的声音,她一个字都没回应。广东跳水队那边倒是立刻就动起来了,一套量身定制的恢复计划就摆在了面前。每天六个小时的专项训练,陆上的核心力量练习得重复两百次,水上动作要磨一百二十次。她腿上绑着五公斤的沙袋,练到浑身贴满膏药,还是不肯停。
教练组甚至用上了3D动作捕捉技术,帮她把入水角度从45度一点点微调到42度,就是为了能适配她现在这副新的身体。后来传出来的训练视频里,她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大半,一次又一次的起跳、翻腾,然后扎进水里。
这份沉默的倔强,一个月后,就有了结果。她自己发在社交平台上的那个训练视频,之前因为身体变化而失准的207C动作,现在稳得可怕。央视体育都转发了,配的文字也很有意思:成长痛从不是终点,坚持才是答案。
最懂这份不容易的,恐怕就是陈芋汐了。这对双子星从东京开始就一路缠斗,互相成就。巴黎奥运之后,陈芋汐自己都说:我必须比以前更努力,才能追上她的脚步。这句话现在听起来,味道全变了。当全红婵被舆论和身体发育双重夹击的时候,陈芋汐比谁都清楚,这个对手的骨子里,藏着一股什么样的劲儿。所以全红婵这次回来,哪是什么惊喜,分明就是必然。
这场风波也挺有意思的,好像总有人喜欢把运动员架在一个神的位置上,忘了他们首先是个人。苏炳添年龄大了被说跑不动,刘翔因伤退赛被骂了多少年,现在又轮到全红婵因为青春期的正常发育被指指点点。
可真正的强者,好像从来不会被这些东西困住。就在争议最厉害的时候,全红婵还悄悄分享过一张自己戴着眼镜逛校园的照片,笑得挺开心的。一个18岁的姑娘,用她最纯粹的样子,对抗着外界的浮躁。
主管教练陈若琳看得最透:全红婵的天赋难得,更难得的是她肯为跳水熬住苦。当训练馆的灯光又一次照在她身上,当那记水花消失术再次出现时,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证明一切了。真正的冠军,从来不是靠别人的嘴来定义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汗水。陈芋汐眼里的那份容易被低估,可能才是对所有看热闹的人,最有力的回击。
说到底,在跳水这个池子里,能让所有杂音闭嘴的,永远只有实力。
来源:小叶综艺大爬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