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爱就要去感受,去奔跑,去体会,但是千篇一律的踏秋,不足以记忆深刻。有文化内涵的秋凉出行,才使秋意浓的周末更具价值。带着对秋的偏爱,走进张家港市的东渡苑景区,这里是白发高僧鉴真带着信念踏上第六次东渡航程的地方。
一直在说喜欢秋天,那喜爱秋天的理由是什么呢?
是穿着短袖被带着一缕秋意的冷风不经意掠过后的微微寒颤?
是湿润的皮肤在此刻感受到的一丝干燥?
是打开车窗被风拂过脸颊透入鼻息的痛快清凉?
是对秋天毫无保留的爱。
就像别人问起“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时候,毫无迟疑地说出秋天的那种自信——与生俱来的热爱是无任何事物可以比拟的。
热爱就要去感受,去奔跑,去体会,但是千篇一律的踏秋,不足以记忆深刻。有文化内涵的秋凉出行,才使秋意浓的周末更具价值。带着对秋的偏爱,走进张家港市的东渡苑景区,这里是白发高僧鉴真带着信念踏上第六次东渡航程的地方。
要讲清这场航程的重量,得先认识鉴真——这位被后世尊为“过海大师”的唐代高僧,生于公元688年,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他14岁出家,天赋极高并潜心钻研佛教戒律,还精通建筑、绘画、医学等,26岁起就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很快成为江淮一带的律宗领袖。当时的唐朝佛教兴盛,但日本却因佛教传入时间不长,戒律体系不完善,僧人“无戒可受”,佛教发展陷入困境。
公元742年,日本遣唐使来到扬州,恳请鉴真去日本传授戒律。那时的鉴真已55岁,明知海上风浪莫测、路途艰险,却看着眼前恳切的日本僧人,坚定地说:“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他当即召集弟子准备东渡,可这一决定,却是长达十年有余的五渡挫败。当时唐朝对僧人出境管控严格,鉴真东渡未经官方批准,因此官府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五渡中或因诬告被官府查扣船只,或遇风暴折损返航,或遭拦截被迫中止,还因长途奔波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即便如此,面对弟子的劝止,他仍坚持没有放弃。
在公元753年,66岁且失明多年的鉴真,始终都没放下东渡的心愿。这一年,日本遣唐使准备回国,再次恳请鉴真同行。鉴真从扬州秘密来到张家港黄泗浦——这里是当时长江下游的重要港口,水道宽阔,便于大船启航。同年冬天,鉴真带着弟子等24人,携带数百卷经卷及其他书籍,悄悄登上了日本遣唐使的船只。这一次,命运终于眷顾了这位执着的老人。船只避开了风暴,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于次年1月抵达日本奈良。
当鉴真的身影出现在日本时,整个奈良都为之震动——他们没想到,这位失明的唐朝高僧,会为了传法,历经千难万险来到日本。此后,鉴真在日本为皇室及僧侣授戒并确立佛教戒律制度,还带去医学、建筑、绘画等技艺推动“唐风文化”发展。
公元763年鉴真圆寂,其弟子思托主持塑造“鉴真和尚坐像”,该坐像后成为日本国宝,也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象征……
放下去追逐网红打卡点的念头吧,苏州千年的历史,藏在城市的点点角落,只要探寻便能有所收获。
来源: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