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将“规模优势”真正转化为“创新优势”?如何避免陷入“有专利、无利润”的陷阱?2025年外滩年会期间,一场以“科创赋能制造强国:从规模到创新”为主题的圆桌研讨,激烈展开。
如何将“规模优势”真正转化为“创新优势”?如何避免陷入“有专利、无利润”的陷阱?2025年外滩年会期间,一场以“科创赋能制造强国:从规模到创新”为主题的圆桌研讨,激烈展开。
数据的革命性突破——“新引擎”与“关键路径”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一开始就指出,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创新赋能的“关键路径”。她强调,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已被提升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的高度。
“现在那些产业不是用数据的,就是创造数据的,”江小涓说,“下一代互联网、AI,所有需要网联的产业,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制药,都是数据驱动的新的产业的出现。”
她进一步阐释了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特别是在研发环节的爆发潜力:“以前设计一个新产品,技术人员越来越昂贵……现在只要把基本参数输入、要的东西给它规定,AI帮你设计一版一版,效率提升非常快。”在制造端,数据可以渗透到“每一个点上”,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绿色化。
同时,江小涓也指出,传统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必然是一场“产业重组”:“数智化不是对谁都友好,但一定对勤奋的、跟上时代的创业者、创新者有重要的回报。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要出局。”
从“工程师”到“船长”:金融助力思维转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张为忠从金融的视角,聚焦于科技创新中最核心的“人”的转型——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身份转换。
张为忠拥有30多年的银行从业经验,他指出,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已经从第一代的“草根型”过渡到第二代的“产业型”,如今正在迈向具有鲜明科技特质的“科学家型”企业家。但他犀利地指出,这些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短缺”:从技术思维到商业思维的转变。
“这里面不是个体能简单解决的,而是群体现象。比如说,你怎么洞察市场?”张为忠表示。浦发银行将科技金融提升为主战略主赛道,意图扮演“始终陪伴”的角色。这不仅仅是提供资金,更是通过“全链平台”和生态联盟,聚合管理、财务、法律、市场等公共服务,帮助科学家实现从“IP创造”到“财富创造”的跨越。
他强调,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是从看“砖头”到看“专利”,从看报表到看“团队、看能力”。他们正在构建“五力”模型,来评估一家科技企业的市场订单、团队建设等能力。
警惕“内卷”陷阱:利润与专利的悖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白重恩提出一个尖锐的矛盾:一方面,中国单位GDP的发明专利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自2022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率却持续下降。
“如果市场很内卷,使创新者都得不到回报,创新怎么可以持续下去?”白重恩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的“内卷”困境。他援引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学者的理论,指出过度竞争可能导致“偷窃市场份额”(business stealing effect),让创新者来不及回收投资回报。
白重恩认为,除了知识产权保护不足,非市场因素也是重要推手。他直指地方政府的角色:“如果大量地方政府做同的事、推动同样的产能,最后就形成现在的内卷问题。”他强调,这只会带来“大的制造业”,而不会带来“强的制造业”。
圆桌主持人、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房汉廷烨引用了亚伯拉罕·林肯关于专利保护的经典名言来回应这个困境:“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
四链融合的结构性短板:基础研发投入不足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刘元春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结构性问题:科创赋能制造业,关键在于“基础研发+产业升级+科创金融”的协同体系,以及“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打通。
刘元春直接抛出了数据,指明了核心短板:去年中国研发投入总量已达36300多亿元,研发强度达2.68%,已处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平均水平。然而,在投入结构上,中国基础研发投入占总投入6.91%,而美国这一数据高达17%。
“我们的资金链与创新链之间的匹配,不是我们天天呼喊的天使投资、VC/PE发展得不好,相反,是我们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刘元春强调,中国必须为科创企业向创新链的前端不断进发创造良好的政策和金融环境,才能使科技自立自强进入新阶段。
在探讨谁应承担基础研究任务时,刘元春预测,未来将形成国企、民企在基础研发和应用研究上并行的格局,但同时也指出,基础研发需要适度的竞争,市场结构不能是无限竞争,这需要国家在“十五五”期间进行重点研究和布局。
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的“合伙人”国泰海通证券总裁李俊杰则从资本的角度,阐释了资本与科技的“共生逻辑”。他认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和激励约束机制。
李俊杰指出,随着中国科技创新成果被市场认可,资本市场对中国资产正进行“重估”。他透露,自科创板成立以来,已累计为600多家企业筹资、再融资超过1.1万亿,有力推动了一批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他强调,券商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型,要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国泰海通证券正构建“研究+投资+投行”的系统优势,将券商定位为创新企业的资本合伙人。他们设立了1200亿以上的股权投资基金,以资本与企业一起成长,而非仅仅提供IPO或再融资服务。
这场在外滩年会上进行的圆桌对话,清晰地描摹出中国制造业在2025年面临的复杂局面:在AI和数据革命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行业必须直面“内卷”的挑战、基础研发的结构性短板、以及科学家到企业家之间的思维鸿沟。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中国制造要从“规模”走向“强国”,需要一场从技术、金融、管理到制度层面的全方位、有韧性的转型。而这一切,将考验着中国顶级智囊的定力与智慧。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