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无限超越班》的镁光灯逐渐暗淡,参演学员刘奕畅的名字再次登上热搜时,却是以犯罪嫌疑人身份出现在检察机关的批捕公告中。这场由酒后争执引发的暴力事件,撕开了娱乐圈光鲜表象下的暗疮。
当《无限超越班》的镁光灯逐渐暗淡,参演学员刘奕畅的名字再次登上热搜时,却是以犯罪嫌疑人身份出现在检察机关的批捕公告中。这场由酒后争执引发的暴力事件,撕开了娱乐圈光鲜表象下的暗疮。
监控录像还原了那个令人窒息的会所之夜:因强迫陪酒遭拒,刘奕畅与同伙轮番殴打受害者,专攻头部的暴行持续十余分钟。碎酒瓶抵喉的死亡威胁、抢夺手机阻止报警的猖狂举动,最终导致受害者颅骨多处骨折的轻伤二级鉴定结果。这些画面与《无限超越班》中那个 "认真揣摩角色" 的形象形成荒诞反差,暴露出部分艺人将荧幕人设等同于现实特权的危险认知。
更令人心惊的是施暴者团队展现的 "专业" 善后能力。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工作人员集体将 "围殴" 篡改为 "互殴",试图通过学校施压迫使受害者家属接受和解。
他们深谙 "7 日黄金期" 的刑事谅解规则,却在期限将尽时仍选择威逼而非真诚道歉。这种将法律规则异化为逃脱工具的操作模式,折射出某些经纪团队已形成系统化的违法应对机制。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张律师指出,根据《刑法》第 234 条,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教唆他人作伪证则触犯第 307 条妨害作证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两罪并罚的刑期叠加,加上代言合同约定的 300% 违约金赔偿,这场暴行最终代价远超当事人预期。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对《长风破浪》等待播剧的紧急下架处理,标志着行业正在建立劣迹艺人的即时惩戒机制。
该事件犹如一记法治警钟:当粉丝经济演变成流量特权,当团队公关异化成犯罪帮凶,整个文娱行业亟待建立更严密的行为规范体系。
演技与流量的商业价值不能成为违法行为的免罪金牌,艺人法律素养的培育应当纳入经纪公司考核指标。
正如某制片人在社交媒体所言:"观众可以接受演员塑造反派角色,但绝不容忍现实中的施暴者。" 这场风波揭示的不仅是个人失德,更是行业生态中亟待填补的法治洼地。
来源:芭比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