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音乐的疆域里,有一种旋律能刺破严寒,温暖整个冬天,《冰雪克拉玛依》正是这样一首歌。它不似传统冬曲那般清冷寂寥,而是以炽热的歌词、奔放的旋律,将克拉玛依的冰雪化作一团燃烧的火焰。这首歌的曲作者吕永新,在这座他扎根三十多年的城市里,用音符写下了一场冰与火的对话。
HELLO!
HELLO~WINTER!
吕永新《冰雪克拉玛依》
在音乐的疆域里,有一种旋律能刺破严寒,温暖整个冬天,《冰雪克拉玛依》正是这样一首歌。它不似传统冬曲那般清冷寂寥,而是以炽热的歌词、奔放的旋律,将克拉玛依的冰雪化作一团燃烧的火焰。这首歌的曲作者吕永新,在这座他扎根三十多年的城市里,用音符写下了一场冰与火的对话。
石油底色,音乐初心
2021年12月18日,克拉玛依冰雪旅游节开幕式上,由油田走上《星光大道》的本土工人歌手胡洋首次在克拉玛依唱响《冰雪克拉玛依》。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李浩然 摄
“冰雪世界潇洒漫步,魔鬼城外雪花飞舞,白杨河用爱的温度,把荒野的微笑挂满了天幕。克拉玛依戈壁明珠,八方来客为你留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风吹遍全国,也吹到了新疆克拉玛依。吕永新受克拉玛依市文旅局邀约,为这座石油之城创作一首属于冰雪的歌曲,意在宣传克拉玛依冬季旅游,也为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助力。
接到这个任务时,吕永新脑海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创作一首让克拉玛依的冰雪“燃烧”起来的歌曲。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克拉玛依音乐人,他的音乐之路与油田的发展轨迹高度重叠。
1959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在新疆伊犁新源县成立钢铁厂,吕永新的父亲从部队退伍后成为钢铁厂的建设者。
吕永新在那拉提草原上长大,从小耳闻目睹各民族载歌载舞的场景,因此爱上了音乐。高中毕业后,他前往天津求学,199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独山子石化公司工作,成为一名石油工人。
此后的岁月里,吕永新从基层车间员工一步步走上音乐创作道路,不管是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深造,还是参加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组织的音乐培训班,他始终铭记自己“石油工人”的身份。
“我的音乐是石油里泡出来的,石油人的坚韧和乐观,是我音乐的底色。”他说。正如克拉玛依市博物馆中那幅《冰塔冰人》摄影作品所展现的——钻井工人的衣帽凝结成冰甲,脸上却漾开自豪的笑容。他们如钻塔般挺立,以血肉之躯和对祖国的热爱,抵御凛冽的严寒。
“冰雪只是外表,火热才是内核。”七十年后,这里已是“塞北江南”——不仅有石油的黑金,还有冰雪的银装、音乐的流光。吕永新想要表达的,正是冰天雪地中依旧燃烧的那团火,是克拉玛依的魂、克拉玛依的精神。
心怀热忱,冰雪燃情
近年来,克拉玛依冰雪运动热度逐渐攀升。 《克拉玛依日报》资料图
《冰雪克拉玛依》的创作并不轻松。词作者白晓慧并没有来过克拉玛依,在收到委托创作歌词的任务后,她抽出大量时间查找关于克拉玛依的相关文案和视频,逐渐将情感融入,终于在一个夜晚一挥而就,歌词紧扣地域风貌,世界魔鬼城、白杨河大峡谷、胡杨林等跃然纸上,激昂的旋律织就一幅冰雪行乐图,尽显克拉玛依冬之韵。
之后,吕永新与词作者白晓慧、编曲张斌反复推敲,历经一次次修改,最终选定以流行旋律为骨架,融入民族音乐元素,让现代审美与地域特色悄然交织。
“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在冬季展现出另一种美——钻塔、炼塔静立雪中,胡杨披上银装,魔鬼城、大峡谷在雪幕后更显神秘。这些景致,像极了克拉玛依的性格——外表冷峻,内里炽热。”吕永新说。
2021年,克拉玛依冰雪旅游节开幕式上,由油田走上《星光大道》的本土工人歌手胡洋首次在克拉玛依唱响了这首歌。
“克拉玛依的冬,冬奥精神热情如火,熊熊火光照亮我们,温暖这个冬天……”歌声唱响,台下观众随着节奏挥手、跟唱,溜冰爱好者们穿行在冰面上,整座城市在歌声中变得温暖,那一刻,冰天雪地中仿佛真的燃起火焰。吕永新,这位扎根独山子区三十年的音乐人,为石油之城谱写了一首属于冰雪的克拉玛依乐章。
著名作曲家姚峰听了这首歌后,发了一条信息:“词曲唱俱佳!”著名词作家樊孝斌听后也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冰雪克拉玛依》就像一个热情似火的青春少女,踩着冰雪的晶莹、跳着欢快的舞蹈,旋转在我们的眼前。”
如今,随着田芮宁、吕依新等新疆克拉玛依的运动员登上冬奥舞台,克拉玛依的冰雪运动不再冷门。孩子们跟着旋律溜冰滑雪,游客们循着歌声走进魔鬼城的雪幕深处,“冷资源”真正变成了“热经济”。《冰雪克拉玛依》也在各大滑雪场循环播放,真正做到了“一听就想唱,一听就能记住克拉玛依”。
“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冬天,溜冰、滑爬犁、在冰面上打陀螺,该吃饭了,小伙伴们都是被爸妈揪着耳朵回家的……”吕永新说,希望大家放下手机,走进冰雪世界,看看冬天美丽的克拉玛依。
城市与爱,同频共振
“克拉玛依的冬,青春岁月尽情歌唱,爱的请帖撒向世界,我们一起奔赴赛场……”七十年,是一座油田的征程,也是一座城市的青春。
从1955年克拉玛依一号井喷油,到建成现代化石油城市;从艰苦简陋的油田矿区到时尚都市,从渺无人烟到稠人广众……7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而克拉玛依已经书写了一首浓郁激昂的史诗。音乐,始终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
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吕永新并非第一次用音乐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深情。此前,他创作了《梦中的独库公路》《美丽油城我的家》《天山南北是我们共同的家乡》《情系独山子》等二十多首作品。
他的歌中有油田荒原钻塔的巍峨,有炼厂夜灯的温暖,也有独库公路四季流转的壮美。这些音乐作品,记录着克拉玛依从石油工业城市迈向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变迁。
“音乐不只是艺术,更是一种记录时代的方式。”从吕远《克拉玛依之歌》唱响全国,到吕永新《冰雪克拉玛依》温暖寒冬,两代音乐人用同一份深情,为同一片土地歌唱。
“是克拉玛依、是石油给了我一切,我能回馈的,只有音乐。”吕永新说,“今年是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底蕴也越来越厚,能用音乐记录、歌颂这一切,是我的荣幸。”
克拉玛依是一座冰与火共舞的城市,这是一首未完成的诗,每一个生活于此的人,都在继续为它写下温暖的句子。如今,吕永新任独山子石化职工艺术团声乐器乐分团团长,每周都会为热爱音乐的居民授课。
歌未央,情更长。他说:“只要我还创作,克拉玛依就会一直在我的旋律里,愿克拉玛依的钻塔永远高耸,炼塔永远矗立,歌声永远滚烫,冰雪永远浪漫,石油永远奔腾。”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郝建美
来源:克拉玛依零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