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CCSN现场:从高钾贫血最新研究进展看CKD合并症管理革新 ——何娅妮教授解析CKD临床实践方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5 20:11 1

摘要:2025年10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CCSN)在河南郑州举行,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邵凤民教授主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何娅妮教授以《从高钾血症及肾性贫血最新研究进展看临床实践的革新》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结合2025年欧洲透析与移

2025年10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CCSN)在河南郑州举行,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邵凤民教授主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何娅妮教授以《从高钾血症及肾性贫血最新研究进展看临床实践的革新》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结合2025年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欧洲肾脏协会(EDTA-ERA)与本次CCSN会议最新研究,整合国内在血透血钾管理、轻度慢性高钾血症队列等方向的核心研究数据,从中国CKD合并症管理现状、高钾血症诊疗突破与肾性贫血治疗革新三方面展开探讨,为CKD合并症规范化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专家简介

何娅妮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专科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肾脏专科分会会长

中国CKD合并症管理现状与政策重视推进

中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基数庞大,疾病与合并症负担显著,且CKD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给医疗系统与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随着疾病进展,CKD患者进入透析阶段的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在透患者总数已突破118.3万(血液透析102.7万、腹膜透析15.6万),进一步凸显疾病管理的紧迫性[1]。

CKD患者常伴随多种合并症与并发症,高钾血症、肾性贫血等尤为常见,且显著影响预后。从临床管理现状来看,当前合并症管理仍存在诸多短板:

高钾血症领域,基于全国血液净化病历登记系统(CNRDS)的专项调研显示,血透患者高钾发生率达14.4%,死亡病例中47.1%并发高钾血症,然而64.2%的透析单位血钾检测频率仅为每3个月1次,降钾治疗率(利尿剂、口服钾离子结合剂等)不足10%,监测不及时与长期干预缺失问题突出[1];

肾性贫血领域,尽管近年来管理成效逐步显现,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控制率(Hb>110g/L)已从2011年的26.5%提升至2024年的51.1%,但2023年数据仍显示仅30%患者完成4次血常规检测,26%完成2次以上铁代谢指标检测,且透析充分性Kt/V达标率仅63.7%,检测规范性与治疗优化空间仍较大[1]。

针对上述现状,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CKD合并症管理,将其纳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核心任务,通过系统性举措推动改善:2021年起“提高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连续5年列为国家重点改进目标,2024年新增“提高透析患者血磷管理控制率”,2025年提出进一步加强透析血钾管理工作,形成对CKD主要并发症的全覆盖,为临床实践提供明确方向与支持[1]。

高钾血症:诊疗现状困境与新型药物的突破价值

高钾血症作为CKD患者预后的关键威胁,多项公布于本次CCSN会议的最新研究亦关注其现状,明确其诊疗核心痛点:

HK-QIP研究对149名临床医生的调研显示,仅56.5%医生认可血钾>5.0mmol/L为高钾血症诊断标准,且当RAASi治疗导致血钾达5.5-5.9mmol/L时,超50%医生选择减停RAASi,与KDIGO2024指南“优先联合降钾药物而非减停RAASi”的推荐存在显著差距[2];

iCaReMe China-CKD队列亚组(1120例有血钾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CKD合并高钾血症患者整体治疗率不足30%,规范诊疗率亟待提升[3]。

一项覆盖2791家血透单位的CNRDS横断面调研则暴露血透患者高钾管理的现实难题:口服钾离子结合剂使用率仅7.1%,且超半数患者用药天数≤14天,长期管理机制缺失[4];

一项基于国内人群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73730例患者)从预后角度强化干预必要性:血钾>5.0mmol/L且≤5.5mmol/L的轻度慢性高钾血症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为血钾正常者的2.39倍(HR=2.39;95%CI:2.20-2.58)[5]。

2025 EDTA-ERA上发表的多项研究亦进一步验证高钾风险特征与管理现状。ZORA China研究(CKD队列纳入25604例CKD3-5期患者、高钾血症队列纳入27481例高钾患者)显示,使用RAASi的CKD患者12个月高钾患病率显著高于未使用者,且随CKD分期加重呈递增趋势,而基线使用RAASi的高钾患者12个月复发风险达48.3%(95%CI46.8-49.7),且复发风险随着CKD分期的加重而升高[3期:41.5%(39.7-43.3),4期:55.5%(52.5-58.2),5期:62.4%(58.6-65.9)][6];TRACK研究则显示,新发高钾患者中仅26.5%使用钾离子结合剂,近半数患者未规律监测血钾,诊疗规范性不足[7]。

值得关注的是,治疗手段的发展(如新型钾离子结合剂)为破解管理困境提供关键手段:

ZS005研究(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3期研究,751例患者)结果显示,环硅酸锆钠长期治疗1年可使患者血清钾较基线显著降低0.8-1.0mmol/L(P[8];

针对中国人群的HARMONIZE Asia研究(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中国35个中心)进一步证实,环硅酸锆钠在开放标签期可使血钾从5.85mmol/L降至4.74mmol/L(降低1.11mmol/L,P[9]。

瑞典DEMONSTRATE数据库研究(回顾性队列)显示:75%的患者在180天内维持了RASi治疗,其中41%的患者在180天时仍在使用钾离子结合剂;而停止或减量RASi的病例中这一比例为26%,在钾结合剂开始使用后维持RAASi治疗的患者比停止或降低RAASi剂量的患者发生MACE、住院和死亡率风险在数值上更低。此外,使用第二代药物(包括环硅酸锆钠和Patiromer*)的患者与接受第一代钾结合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治疗持续时间更长(全国队列平均112.5天vs第一代87.5天)[10]。

国内外指南均强调高钾血症长期管理策略,《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钾管理实践专家共识(2020)》明确血钾>5.0mmol/L即可诊断高钾血症,建议CKD3期及以上患者为保障最大生存获益,尽量避免RAASi停用/减量[11];美国NKF2014年指南亦认为慢性高血钾应给予长期合理管理[12]。

肾性贫血:疾病高负担与HIF-PHI带来的治疗革新

肾性贫血作为CKD最常见并发症,疾病负担显著。一项覆盖亚洲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显示,CKD患者贫血总体患病率达42%(95%CI33%~52%),终末期肾脏病(ESRD)阶段患病率可高达80%,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远期预后[13]。

肾性贫血治疗历经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到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的三次关键革新,HIF-PHI的临床价值已获多项研究验证。中国Ⅳ期ROXASTAR研究(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纳入HD851例、PD676例、NDD494例患者)证实,原研罗沙司他可有效提升并长期维持肾性贫血患者Hb水平,第12-52周每次访视时平均Hb均维持在110-115g/L,初治人群第24-52周Hb≥100g/L的比例超85%,且长达52周随访未发现超预期不良事件,长期安全性明确[14]。

ROXASTAR研究的两项二次分析(针对494例非透析CKD患者)进一步拓展HIF-PHI的适用证据:无论患者基线Hb水平(≥90g/L或<90g/L)[15]或铁代谢状态(铁充足、绝对缺铁、非绝对缺铁)[16],罗沙司他均能有效纠正并长期维持Hb水平;同时该药物可改善铁代谢,总体观察到血清铁、总铁结合力与转铁蛋白饱和度提升,为合并铁代谢异常的患者提供令人满意的治疗选择。在特殊人群中,HIF-PHI的诊疗价值同样突出。湘雅研究(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纳入89例CKDⅢ-Ⅴ期糖尿病肾病贫血患者)显示,罗沙司他治疗24周后,患者平均Hb水平从基线的88.0±7.7g/L显著提升至112.3±13.1g/L(PHIF-PHI的心血管安全性亦获重要验证,一项基于HIF-PHI全球Ⅲ期试验的预设事后分析(采用Win-Ratio方法)显示,伐达度司他在透析依赖CKD贫血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上非劣于达依泊汀α(WinRatio:0.93; 95%CI,0.79–1.08),且该结论在年龄、性别及地域亚组中保持高度一致[18]。目前HIF-PHI临床使用率逐步上升,日本2021-2024年非透析依赖性CKD贫血患者中,其使用比例从15.10%升至54.80%,成为临床重要治疗选择[19]。

小结

当下,CKD合并症管理取得了诸多进展。尽管高钾血症领域与肾性贫血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与新型药物的出现,CKD合并症管理水平亦较前有所提高。未来需进一步落地国家层面的管理举措,结合精准监测(如高钾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贫血铁代谢动态评估)与个体化治疗,推动CKD合并症全周期管理,最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远期预后!

*Patiromer尚未在中国上市

**伐达度司他尚未在中国上市

参考文献:

[1] 陈香美。科技创新促进中国血液净化医疗质量发展[R].CCBPC会议,2025.

[2] 谢烨卿,等。高钾血症诊疗观念现状调查:来自高钾血症质量提升(HK-QIP)研究[J].2025CCSN摘要集.

[3] CKD合并高钾血症患者基础特征和治疗模式:来自iCaReMe中国登记研究CKD队列的结果[J].2025CCSN摘要集.

[4] 赵德龙,王远大,孙雪峰,等。中国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管理现状:一项肾病医疗质控横断面调研结果[J].2025CSN投稿.

[5] 王彬,李作林,潘明明,等。轻度慢性高钾血症对于心血管结局及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2025CSN摘要集.

[6] Sheng Nie, et al.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hibitor utilization and hyperkal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 Results from ZORA China[C]. 2025 ERA. Abstract no. 1792.

[7] Jordi Bover Sanjuan,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C]. 2025 ERA. Abstract no. 3519.

[8] Spinowitz BS, et al.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zirconium cyclosilic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kalemia[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9, 14(6):798-809.

[9] Liang X,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irconium cyclosilicat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J]. Clin Ther, 2024, 46(9):702-710.

[10] Hans Furuland, et al. Impact of Potassium Binders on RASi Continuation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KD and Heart Failure: A Swedish National Cohort Study (DEMONSTRATE)[C]. 2025 ERA. Abstract no. 2537.

[11]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钾管理实践专家共识 [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 36 (10):781-792.

[12]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Clinical Update on HYPERKALEMIA[R]. 2014.

[13] Dana Kim, et al. Prevalence of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cross Asia[J]. Nephrology (Carlton), 2025, 30(2):e70002.

[14] Xiaoying Du, et al.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oxadusta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J]. Chin Med J (Engl), 2025,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3672.

[15] Jianghua Chen, et al. Responsiveness to Roxadustat in Non-dialysi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ith Anemia by Baseline Hemoglobin: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ROXSTAR Registry[C]. 2025 ERA. Abstract no. 214.

[16] Jianghua Chen, et al. Responsiveness to Roxadustat in Non-dialysi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ith Anemia by Baseline Iron: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ROXSTAR Registry[C]. 2025 ERA. Abstract no. 215.

[17] Lei Zhang, et al. Effect of Roxadustat on Anemia and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idney Disease[C]. 2025 ERA. Abstract no. 671.

[18] Glenn Chertow, et al. Cardiovascular safety of vadadustat in dialysis-dependent patients with anemia of CKD[C]. 2025 ERA. Abstract no. 3359.

[19] Takahiro Kuragano, et al. Longitudinal treatment patterns and hemoglobi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non-dialysis-dependent CKD and anemia[C]. 2025 ERA. Abstract no. 1325.

审批编号CN-170248,有效期至:2026年1月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中国)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可能含有未经许可的产品/适应症的信息,阿斯利康公司不建议您将产品用于未经许可的适应症。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